环球|36名重患的空中大转移

本文转自【环球人物网】;

环球|36名重患的空中大转移
文章图片

为转移重症患者 , 医务人员携手进行空中大转移 。
【环球|36名重患的空中大转移】本刊采访人员 杨学义
7月24日 , 《环球人物》采访人员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 , 见到了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静 。 暴雨来袭后 , 她在医院睡了几天几夜 , 昨晚头一次回家休息 。 从家里回到办公室 , 她忍不住跟《环球人物》采访人员分享刚才在路上的心情:“再次回到郑州的街道 , 我看到快递小哥、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 , 都会哭 。 ”拉她的出租车师傅问:“大姐 , 你咋了?哭什么?”她说:“谢谢你 , 还能让我坐上出租车 。 ”
如果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 , 很难理解这番话 。 “我看到这个城市在重新运转 , 再次看到这些很平常的景象 , 终于明白 , 这些都很珍贵 , 并不是理所应当的 。 ”就在3天前 , 郑州的几家医院还是一片河泽 , 为了营救患者 , 她和同事们在相关部门的支援下 , 为重症患者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空中大转移 。
重症监护病房 , 停电了!
张静在担任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的同时 , 也是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简称阜外)CCU病区主任 。 她平时的工作 , 就是在两家医院之间来回跑 。 按照日程 , 7月19日 , 她在阜外查房;7月20日 , 她在省人民医院 , 当天不仅有全院的科主任会议 , 还有住院医学生的考试 。 但是由于遭遇暴雨 , 会议和考试都被取消了 。
看着窗外的大暴雨 , 张静有些担忧 。 果然 , 省人民医院出现了短暂停电 , “当时并不严重 , 就是差不多一分钟左右 , 又来电了” 。 但身处重症监护病房 , 她对停电的情况格外警惕 , 因为电力就是重症患者的生命线 。 她给《环球人物》采访人员看了她在工作群中发的消息 , 要求省人民医院和阜外的CCU都把备用电充满 , 以备不测 。
“说实话 , 我当时不担心阜外 。 那是2017年12月搬过去的 , 基础设施很新 。 我对那里的一针一线都非常熟悉 , 没有想到那里会出问题 。 ”张静更担心的是已经停过电的省人民医院 。 当天晚上 , 她没有回家 , 住在了省人民医院的办公室里 。
但21日凌晨3点多 , 阜外还是停电了 , 整栋大楼的生活区一片黑暗 。 幸好储备电充足 , 还可以供应重症监护室仪器 , 所以无论是患者、家属 , 还是医护人员 , 都没有特别担心 。 张静也没有担心 , “CCU中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 , 即人工心肺机)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是重症病人不可或缺的两台仪器 , 我们特意充满了机器本身的备用电 , 同时还额外准备了一个专门的储备电源 , 加起来一共可以支撑4个小时 。 ”她当时觉得 , 一切还在掌控之中 。
一直到21日早晨8点 , 张静坐不住了 。 她的内心有一个闹钟 , “那天8点就是抓狂的临界点” , 直觉和常识告诉她 , 阜外停电已经超过4个小时 , 备用电已经无法再支撑仪器了 。 阜外CCU病人情况危急 , 生命线有被切断的风险 。
“此时护士们还有最后一个选择 , 用手动的方式为设备提供动力 。 ”她边说边比划着 , 对于ECMO , 护士们要握紧摇臂 , 一刻都不能间断地摇;对于IABP , 护士们要拿着推杆 , 一下一下往里戳;对于呼吸机 , 护士们要攥着气囊 , 不停传导空气 。 在上午备用电用完的几个小时里 , 以及其他病人等待救援的过程中 , 阜外CCU的护士们就是这样一刻不停度过的 。
“那时我的状态 , 是疯掉的 。 ”她预想了诸多情况 , 也准备了预案 , 但万万没想到阜外会被洪水围困这么久 , 变成长时间断电 。 于是她向院领导报告 , 请求空中力量支援 , 将阜外的CCU病人转运到省人民医院 。 经过全力协调 , 中午张静得到通知:两架直升机将参与这次转移 , 并在天气适当、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 尽快抢救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