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郭家湾村:搭东西部协作快车 助乡村产品拓销路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清晨 , 第一缕阳光映照在层叠的梯田;傍晚 , 最后一抹夕阳也挥洒于此 。 充足的光照和温润的空气让这里的稻米软糯、清香 , 郭家湾村不负自然的馈赠 ,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发展快车 , 引进东部的资本、企业和技术 , 打造独具本村特色的“一米一果”产业 , 优质产品走出大山 , 不仅打响了品牌 , 还提高了附加值 , 集体经济强了 , 村民们兜里有钱了 。
贵州郭家湾村:搭东西部协作快车 助乡村产品拓销路
文章图片
郭家湾村稻田 。 人民网李丽萍摄
产业实效催生了郭家湾村的内生发展动力 。 干群发挥主观能动性 , 改善村容村貌 , 加强乡风建设 , 依托鼟锣特色、贡米文化开发农文旅项目 , 推动产业融合纵深发展 。 线下的农事趣味活动、线上的直播带货 , 不仅为郭家湾村带来发展机遇、注入强劲动力 , 也让务工村民和各地游客回流聚拢 , 给村子带来人气和活力 。 村民们感受到主体地位 , 责任意识增强了 。
不久后 , 村民们将接连迎来黄桃、贡米大丰收 , 火热的鼟锣又将点燃这个被群山包围的村庄 。 当一袋袋精装贡米、一个个优质黄桃翻山越海进入东部城市的商店时 , 四方游客正走进郭家湾村 , 在这里纳凉避暑、赏风景、看表演 。 在走出去、引进来的目标路径上 , 郭家湾村持续发力、成效可见 。
引进龙头企业 , 产品销路广了
水稻是郭家湾村的传统产业 , 早些年这里的贡米以自给自足为主 , 盈余的部分 , 村民们就拿到周边集市上卖了贴补家用 。 海拔高、温差大造就的上好品质 , 让郭家湾村的贡米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 , 但一直没形成“气候” 。 “那时候村民们都是各自为战 , 没有统一包装、没有产品品牌 , 尚未形成产业效应 。 ”亚鱼乡党委副书记张智说 。
为将郭家湾村贡米产业做大做强 , 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 , 产业路、通组路、连户路先后开工建设 , 打通了贡米出山的便利通道 。 走出去的路有了 , 卖出去的路在哪里?2016年 , 东西部协作的曙光照进这里 , 郭家湾村寻到了出路 。
贵州郭家湾村:搭东西部协作快车 助乡村产品拓销路
文章图片
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公示牌 。 人民网李丽萍摄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 , 郭家湾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 并引进东部城市的龙头企业 , 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 链接起产销端口 。 玉屏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姚峰说 , “如今全是订单制 , 我们的几千亩贡米根本不愁销路 。 ”
收购、加工、精选、分级包装、品牌打造……郭家湾村引进了几家东部的米业公司 , 让该村的贡米得到规模化、体系化和精细化生产运营 , 不仅解决了消费者认可度不高的问题 , 而且极大提高了贡米的经济价值 , 更进一步开拓了省内外市场 。
如今 , 郭家湾村的贡米翻山越海 , 不仅入驻省内大型商超 , 被制作成精品礼盒售卖 , 甚至进入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市场 , 身价翻番 。 “现在苏州、东莞都有我们的农产品直营店 , 很受欢迎 , 在那里我们的贡米从原来的5块一斤 , 卖到现在的10块、20块一斤!”姚峰笑言 。
东西部协作促成的产业实效 , 催生了郭家湾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 “开镰节是我们村庆祝当年贡米丰收、祈福来年风调雨顺的传统节日 , 我们想把这个节日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 。 ”张智说 。 2018年 , 开镰节的第一次网络直播上线 , 收看人数突破5万人次 , 贡米、黄桃上了小黄车 , 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
“稻谷收割与油菜种植时节正好衔接 , 9月收了水稻 , 我们就在田里种上油菜 。 ”张智说 , 郭家湾村通过打造“三黄”产业 , 即稻谷成熟的黄、黄桃挂果的黄和油菜开花的黄 , 把油菜花田打造成了旅游打卡点 , 每年3、4月份 , 日均可吸引上万人前来游玩赏花 。 那段时间 , 村民们就近做起卖水果、小吃的生意 , 吃上了“旅游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