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师彭静山,自创“眼针疗法”,获重大科技成果奖,蜚声海外

针灸大师彭静山,自创“眼针疗法”,获重大科技成果奖,蜚声海外】彭静山1909年出生于辽宁开原 , 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 , 精通内、外、妇、儿等科 , 尤其擅长针灸 , 后自创“眼针疗法” , 获得辽宁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 中国中医药管理在全国推广 , 成为我国针灸学科的重要人物 。
彭静山15岁时失去了父亲 , 全靠叔父照应 。 为了让他有出息 , 在叔父的努力下 , 凑足了念书学医的学费 , 在一家名叫“兴仁医学社”的书馆读书学医 。
针灸大师彭静山,自创“眼针疗法”,获重大科技成果奖,蜚声海外
文章图片
书馆的主讲人叫刘景川 , 他是彭静山医学之路的启蒙老师 。 刘景川先生可谓是满腹经纶 , 只可惜无人赏识 , 不得已只能设馆教学 。 刘先生的父亲是医生 , 所以他也研究医学 , 而且创办“兴仁医学社” , 不仅教学 , 而且教医 。
彭静山就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读书学医生涯 。 刘先生治学极严 , 每天五更上学 , 晚上才放学 , 除了吃饭以外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 。 两年下来 , 他不仅打下了较好的文化功底 , 而且精读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书 。
针灸大师彭静山,自创“眼针疗法”,获重大科技成果奖,蜚声海外
文章图片
就在读书学医的第二年 , 开原县开始考试中医 , 彭静山和同学们都去应考 , 由于功底扎实 , 6个同学居然全部通过了考试 。 虽然最终因为没有行医经验而没有发放行医执照 , 但是却坚定了彭静山学医的信心 。 不过 , 他很快发现 , 刘先生只通医理 , 不懂开方抓药 , 于是他只好另投名医 。
彭静山的第二位老师是刘景贤 , 当时已经独立开设诊所 。 彭静山投到他的门下后发现 , 这位刘老师却不懂医理 , 看病全凭经验 。 于是 , 又产生另投名师的想法 。 恰巧此时 , 开原城来了叫唐云阁的医生 , 这是一位针灸大夫 , 专用针灸治病 , 偶然也用药 , 这在东北是非常少见的 。 正好这位唐先生也收徒弟 , 于是彭静山又投入唐先生门下学习针灸 。
针灸大师彭静山,自创“眼针疗法”,获重大科技成果奖,蜚声海外
文章图片
几年后 , 彭静山在叔父的帮助下 , 来到沈阳学医 , 这次拜了一个真正的名医 , 他就是马二琴 。 跟对了师父 , 进步当然更快 , 很快就能独立出诊了 。
1930年 , 彭静山开始行医 , 在沈阳“积盛和”大药房当“坐堂先生” 。 从此 , 他开始边实践边学习 。 此后的十几年里 , 彭静山的医术不断提高 , 病人日益增多 , 名声也越来越大 。 新中国成立之后 , 彭静山到中国医科大学针灸科任职 , 这是中国西医医科大学里面最早开设针灸科的 。
针灸大师彭静山,自创“眼针疗法”,获重大科技成果奖,蜚声海外
文章图片
彭静山在学校的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中医古籍 , 包括针灸方面的书 , 这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 , 针灸技术日益提升 。 后来 , 他担任了中国医科大学和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教授 , 同时兼任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和副院长 。
从上世纪70年代起 , 彭老便开始在针灸治疗眼病方面进行探索 , 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患者眼白睛和脉络形态颜色的变化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 他终于发现了眼白睛脉络变化与疾病之间的规律 , 创立了观眼识症学说 。 后来 , 通过十来年 , 对上万余临床病例的治疗 , 最终创造了眼针疗法 , 这种疗法在眼眶周围用微针进行刺激 , 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 眼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疗效显著、适应症广等特点 。
针灸大师彭静山,自创“眼针疗法”,获重大科技成果奖,蜚声海外
文章图片
1982年 , “彭氏眼针疗法”在通过辽宁省卫生厅鉴定之后 , 被评为辽宁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 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后 , 在全国推广 。 眼针疗法应用于临床40年来 ,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 , 适应症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 对许多顽疾有其独特疗效 。 不仅如此 , “眼针疗法”闻名海内外 , 彭静山教授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