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林教授:新冠肺炎治疗策略的优化——如何减少危重症,提高生存率?( 六 )


小结
经过两年新冠的治疗大家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 从轻症患者的处理 , 到重症早期、重症晚期的处理 。 在救治过程中大家尝试了很多的方法 , 甚至干细胞、肺移植、中和抗体都曾用过 , 但以上介绍的方法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等级相对较高的方法 。 在此我还想强调一下 , 我们要重视低氧的发生 , 积极地去纠正低氧的原因 , 重视营养、水电解质的平衡 , 重视治疗的规范化以及中西医结合对新冠的影响 。
另外 , 除了这些治疗方法以外 , 我想呼吸科的PCCM建设在此次新冠治疗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对于轻症的患者 , 呼吸科医生知道如何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 如果患者插管 , 呼吸科的ICU医生也知道如何去做支持治疗等等 。 也就是说从预防到轻症管理 , 再到重症患者在ICU的管理 , 以及康复之后的管理 , 呼吸科医生全程都可以承担起来 。 我想这就是PCCM学科建设的优越性 。 如果呼吸科医生能在早期给患者进行干预也许就不会发展为重症了 , 而一旦发生重症呼吸科医生也可以应付 。 但是我们有很大机会在轻症的时候就给予干预 , 让这些患者没有发展为重症 。 我想呼吸科医生在整个新冠的全程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而这也与PCCM的建设有很大关系 。 感谢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 , 感谢全国支援上海的医疗队 , 也感谢所有的新冠患者 , 使我们对新冠病毒病的认识逐步深入 。
专家介绍
宋元林教授:新冠肺炎治疗策略的优化——如何减少危重症,提高生存率?
文章图片
宋元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 , 博士生导师 , 上海市教委“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 上海市肺部炎症与损伤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 ,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 上海市领军人才;担任亚太呼吸病学会(APSR)感染学组组长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spirology》、《ClinicalRespiratoryJournal》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肺部感染与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慢阻肺 , 支扩 , 哮喘等气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流感防治 。 主持国自然新冠专项 , 国自然面上项目(2项) ,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牵头) , 科技部973子课题 , 上海市科委医学创新研究专项、产学研医项目、医学重点项目、基础重点项目 。 发表SCI论文120余篇 , 申请到专利8项 , 转化3项 , 参与编写专著10余部 , 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 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两项 , 中华医学奖(三等奖)一项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进步奖(一等奖)一项 。
宋元林教授:新冠肺炎治疗策略的优化——如何减少危重症,提高生存率?】本文由《呼吸界》编辑孙煜然整理 , 感谢宋元林主任的审阅修改!
*辉瑞投资有限公司特约
本文完
责编:Jerry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