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林教授:新冠肺炎治疗策略的优化——如何减少危重症,提高生存率?

宋元林教授:新冠肺炎治疗策略的优化——如何减少危重症,提高生存率?
文章图片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 , 上海疫情受到了奥密克戎病毒株的冲击 。 到目前为止 , 它的高峰期已经过去 , 只有一些零星的报道 。 但这波疫情给整个上海的医疗系统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 在此我想以这次上海新冠疫情为背景 , 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特点和我们遇到的一些情况 , 以及我们是如何进行处理的 。
上海新冠疫情的特点
此次上海疫情的毒株以奥密克戎为主 , 它的传播力比德尔塔更强 。 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的一些症状 , 如咽痛、发热、乏力等 。 与德尔塔相比 , 它的嗅觉丧失并不常见 。 所以奥密克戎虽然传播力比较强 , 但整体的症状都比较轻 , 主要以无症状及轻症患者为主 , 重症患者的比例非常低 。 我们初步的数据显示疫苗接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包括减少重症的发生率以及感染率的下降等 。
有关易感性方面 , 不管是奥密克戎株还是其他毒株 , 对所有人都是普遍易感的 , 包括婴幼儿、成年人、孕妇、老年人 , 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 。 此次奥密克戎在上海的传播整体上的病死率是比较低的 , 高风险人群与高龄、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使用免疫制剂、合并肿瘤、长期的激素使用以及其他基础疾病等有一定的关系 。
因为奥密克戎的传播力比较强 , 所以个人防护还是非常重要的 。 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是本次传播的主要的方式 。 所以到目前为止 , 我们还是强调在公共场合以及在单位、人群聚集处 , 个人防护非常关键 。
上海疫情救治特点
此次上海疫情引发的新冠死亡病例 , 分析之后会发现大部分重症患者并不是新冠引起的重型和危重型 , 而是新冠阳性合并的重症和危重症 。 所以此轮疫情对新冠患者的救治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新冠引起的重型和危重型 , 是因新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 。 另一类是患者的核酸检测是阳性 , 但是他的CT影像显示肺部病变与新冠没有关系 , 肺部影像的变化可能是细菌感染或是其他病变引起的 , 患者同时本身有重症 , 如糖尿病、肾脏功能不全、血透、肺栓塞、肺部细菌感染、重症肺炎等等 。 这类患者的新冠阳性是合并有基础疾病的重症、危重症 , 但这些患者如果出现死亡还是判断为是因新冠的死亡 。
此次上海疫情无论是轻型、普通型还是重型、危重型 , 大家都非常重视 , 包括采取很多措施促进病毒的转阴等等 。 对于重症和危重症的患者 , 大部分是老年人 , 平均的死亡年龄86岁左右 , 所以基础疾病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
对于重型、危重型的新冠患者 , 如果是因为新冠病毒引起的 , 会有一系列针对新冠病毒的治疗措施 , 包括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皮质激素的使用、低分子肝素的使用、中药的使用、胸腺肽的使用以及低氧血症的处理等 。 如果是新冠阳性合并的重症、危重症 , 基本是基础疾病的治疗 , 包括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原发病的治疗等 。
有关Paxlovid的临床应用
谈到抗病毒的药物 , Paxlovid(在上海患者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 。 按照它的说明书 , 它只适用于轻、中度的患者 , 症状出现5天内使用Paxlovid的患者COVID-19相关住院或因任何原因导致死亡的风险降低88% 。 但在上海患者的应用中 , 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应用也是比较多的 , 其中有一些患者不在它的适应症中 , 比如血液透析的患者 。 按照说明书中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是禁用的 。 但在上海的重症血液透析的患者中我们也使用了 。 一方面是剂量减半 , 另一方面是在伦理上获批 , 所以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病情 , 我们采取了一些超适应征 , 但又符合伦理的一些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