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消除乙肝危害 重在防和控( 二 )


创立乙肝现场防治策略
乙肝临床治愈仍在路上 。 那么 , 有哪些现有手段可以减少HBV感染呢?
调查显示 , 2016年5月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一项针对病毒性肝炎的全球策略: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是重大公共卫生的总体目标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介绍说 , “这是首个针对病毒性肝炎的全球策略 , 是全球病毒性肝炎防治的重要里程碑 。 对比具体目标中最后两项 , 我们目前还有很大的差距 。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到2030年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诊断率达到90% , 治疗率达到80% , 而我国目前诊断率只有18.7% , 治疗率仅有10.8% 。 因此 , 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 , 成为肝病防治领域的‘一号课题’ 。 ”
2019年 , 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 扩大了治疗指征 , 开始追求临床治愈 , 要求把诊、治、防和公共卫生策略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 国家也设立了重大专项 , 直指乙肝防控 。
李兰娟指出 , 目前乙肝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一是管理传染源 , 即关注传染源的发现、疾病长期转归 , 提升现有疗效;二是切断传播途径 , 即切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水平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 , 即找出易感人群、建立群体免疫、避免新发感染 。 “应创立乙肝现场防治策略 , 对标关键科学问题 。 ”李兰娟表示 , 这一防治策略也为国家健康策略与技术提供了“试验田” 。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 浙江大学牵头了国家传染病专项示范区项目 。 李兰娟介绍 , 示范区项目的顶层设计 , 主要包括动态筛查、综合防治和评价推广三部分 。 而开展乙肝全民动态筛查及样本库建设 , 均按照统一的SOP , 规范筛查流程 , 包括社区动员、身份识别、现场体检、统一检测、样本入库 。 目前数据库是通过身份证号关联血清检测结果与个人基本信息 。
李兰娟还介绍道 , “医共体建设目前正在各地推进 , 通过统一操作规范、药品目录、处方管理、转诊目录、人员培训、质量评价 , 整合下沉医疗资源 , 实现上下同质医疗管理体系、上下贯通技术支撑体系 。 ”
目前医共体建设取得了诸多进展 。 第一 , 应用大数据 , 完善“疾病地图” 。 第二 , 开展乙肝单病种签约服务 , 通过设置医疗岗位、下派医疗专家、开展公卫干预、落实随访管理、提供健康服务 , 构建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乙肝精准医防融合体系 。
第三 , 打造患者组织 , 推进乙肝社区管理 。 目前 , 已初步研发医患全病程交互数据平台 , 让患者、医生、随访中心以及数据平台形成闭环的医疗服务体系 。 变传统以“病”为中心的单一医患合作医疗模式为以“人”为本的群体合作模式 , 实现乙肝患者自我管理 。
李兰娟表示 , 下一步的推广计划是成立中国标准化肝脏疾病全程管理中心 。 通过构建国家、地方、基层网点及患者四级联动体系 , 推动肝脏疾病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 实现早期筛查、规范诊治和常规管理一体化 , 真正实现慢病的可防可控 , 全面推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施 。
原文载于《医学科学报》 (2022-07-29 第5版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