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跑赢”癌症,需要科学加速度( 三 )


当然 , 该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 , 如脱靶效应、人体对细菌源性Cas9蛋白的免疫反应的问题等 , 好在一些新型的技术策略发展正逐步完善这些局限 。
目前 , 临床上大多数抗肿瘤药物是基于小分子的 , 利用“占据驱动”的作用模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 不同于传统的小分子抑制剂 ,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技术是一种利用泛素-蛋白酶系统对靶蛋白进行降解的药物开发技术 , 为新药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PROTAC由靶蛋白的配体、E3连接酶的配体和连接子组成 , 既可结合E3泛素连接酶 , 又可结合胞内蛋白质 , 通过把靶向的蛋白质招募到E3泛素连接酶附近来实现靶向蛋白质的多泛素化 , 最后被蛋白酶体降解 。
2013年 , 有医药公司将这一技术逐步应用至临床;2021年 , 基于PROTAC技术开发的抗癌新药ARV-471和ARV-110展开了II期临床实验 。
“但部分研究还处于基础实验或临床前阶段 , 尚未推广到临床治疗 , 很多药物还处于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早期阶段 。 ”张风肖说 , 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 , 相信会有更多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应用于临床 。 (河北日报采访人员王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