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肚子,小细腿,为什么“枣核形身材”的人易生病?( 二 )


《唐六典》记载 , 按摩可除“风、寒、暑、湿、饥、饱、劳、逸之疾 。 ”并指出:“凡人肢节脏腑积而疾生 , 宜导而宣之 , 使内疾不留 , 外邪不入 。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食后行百步 , 常以手摩腹 。 ”他在《千金要方》中说:“摩腹数百遍 , 则食易消 , 大益人 , 令人能饮食 , 无百病 。 ”明代高濂著的《遵生笺》中说:“食后徐徐行百步 , 两手摩胁及腹肚 。 ”
清代方开所传《延年九转法》 ,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摩腹的方法 。 深谙养生之道的南宋诗人陆游 , 常年坚持按摩腹部 , 以亲身经验写下动人的诗句:“解衣摩腹西窗下 , 莫怪人嘲作饭囊”;“解衣许我闲摩腹 , 又作幽窗梦一回” , “摩挲便腹一欣然”;“摇齿徐自定 , 发脱却重生 , 意适簪花舞 , 身轻舍杖行 。 ”摩腹养生使他受益匪浅 , 享以85岁高寿 。
【健康】大肚子,小细腿,为什么“枣核形身材”的人易生病?
文章图片
祖国医学认为 , 人的寿夭与五脏六腑盛衰有着密切关系 。 《内经·灵枢·天年》篇说:“五脏坚固 , 血脉调和 , 肌肉解利 , 皮肤致密;营卫之行 , 不失其常;呼吸微徐 , 气以度行;六腑化谷 , 津液布扬;各如其长 , 故能长久 。 ”
中医极重视五脏 , 尤其是将脾胃誉为“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源 。 ”故有“食谷者昌” , “有胃气则生 , 无胃气则亡”之名言 。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 , 肚脐下方至耻骨联合上方的区间为丹田 , 是调控经络气血运行的中心部位 , 其中的“关元”、“气海”两穴位为保健要穴 , 摩腹则能通和上下 , 去旧生新 , 调理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 , 外除诸邪内安五脏 , 促进阴平阳秘 , 使之恢复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 , 从而起到却病强身延年之功效 。
摩腹法在力度上一定要轻柔 , 力道太大揉痛肚子 , 可能事与愿违 。
总的来说 , 肥胖是多系统疾病 , 需要医患长期合作 。 患者一定要先认识其危害 , 了解其病因 , 然后下定决心 , 长期坚持运动 , 从各方面进行防治 。
来源:健康广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 , 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 , 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 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