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学生也易感染戊肝病毒,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

采访人员秦聪聪
高校学生集体生活、集体用餐 , 彼此间接触密切 , 高度集中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 更凸显出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 。 第12个“世界肝炎日”到来之际 , 山东大学卫生与健康服务中心主任赵增科做客《壹点问医》 , 为大家科普如何做好校园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
注意!学生也易感染戊肝病毒,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
文章图片
赵增科指出 , 安全是健康的基础和全部 , 健康是安全的延伸和发展 , 而防住传染病是保证健康的第一步 , 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
“目前来看 , 病毒性肝炎还是危害最大的一类肝病 。 ”赵增科介绍 , 对于病毒性肝炎 , 一要全面认识 , 二要足够重视 , 三要主动预防 , 四要规范治疗 。
赵增科介绍 ,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常见类型 。 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 , 其传播方式略有不同 。 其中 , 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等 , 其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 。 丙肝传播途径和乙肝相似 。 丁肝比较特殊 , 患者往往有乙肝感染史 。 而甲肝和戊肝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 简单来说就是“病从口入” 。
“近年来 , 随着计划免疫的推广 , 甲肝和乙肝在学生中的感染率逐渐下降 , 但是戊肝却呈现增长趋势 。 ”赵增科介绍 , 戊肝发病数已连续10年超过甲肝 , 分析其原因 , 主要还是大家对戊肝的知晓率普遍偏低 , 对于戊肝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 而戊肝疫苗在16岁才开始接种 , 很多人对此没有足够的了解 , 就错失了疫苗这道戊肝预防的关键防线 。
据了解 , 戊肝会引起肝功能损害 , 严重者可发展为肝衰竭 , 甚至死亡 。 除了肝内表现 , 还会伴随一些全身多脏器损伤的表现 。 在治疗上 , 目前没有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 主要是保肝护肝对症治疗 。
需要注意的是 , 戊肝属于人畜共患病 , 所以传染源十分广泛 , 除了戊肝患者、戊肝隐性感染者 , 还包括猪、牛、羊、鼠、兔等动物宿主和海产品 , 其中猪的感染率非常高 。 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猪肝、海产品等极易感染戊肝 。 而学生群体普遍缺少对戊肝的免疫力 , 学生集体生活、集体用餐 , 彼此间接触密切 , 高度集中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 又十分有利于戊肝病毒的传播 。
“一旦有学生感染戊肝 , 很有可能会引起群体间小规模暴发 。 ”赵增科提醒 , 除了预防病从口入 ,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不进食生或半生的食物 , 杜绝暴饮暴食和生猛海鲜的不良习惯 ,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 尤其要强调一点 , 那就是接种疫苗 。
“接种疫苗是预防戊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 厦门公卫的老师率先研究出了戊肝疫苗 , 使戊肝成为一种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 。 ”赵增科建议 , 16岁及以上的学生群体 , 按照0-1-6月程序接种戊肝疫苗(即当天接种第一针 , 第一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 , 第一针接种后6个月接种第三针) , 远离戊肝病毒危害 。
注意!学生也易感染戊肝病毒,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据悉 , 该疫苗的Ⅲ期大规模临床试验(受试者多达11.3万人)证实 , 戊肝疫苗在正常年龄组人群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研究期间未发现与疫苗接种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 长期随访结果表明戊肝疫苗保护作用至少可持续4.5年 , 完成全部3针接种者在4.5年后抗体阳性率依然可达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