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重2克!广州88岁老人心脏植入世界最小“胶囊”起搏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柳卓楠侯梦菲
通讯员苏靖许晓娟
图/通讯员供图
8月7日上午 , 广州开发区医院心血管内科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心脏手术 , 患者是一位88岁的老爷爷 , 手术中 , 医院首次将世界最小的起搏器(仅重2克、胶囊大小的Micra起搏器)置入这位心跳极度缓慢的高龄老人体内 。 不到30分钟 , 手术成功 , 医生们成功完成了该医院首例无导线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 同样也是黄埔区首例 。
仅重2克!广州88岁老人心脏植入世界最小“胶囊”起搏器
文章图片
据了解 , Micra经导管植入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是全球体积最小的心脏起搏器 , 于2019年11月在国内上市 。 它的质量仅约2克、长度2.59cm , 如胶囊一般大小 , 相较传统的心脏起搏器 , 它的大小缩减了93% , 电池预估寿命可达12年以上 , 可避免囊袋感染、导线损伤和断裂的并发症 , 能兼容1.5T/3.0T核磁共振扫描 , 不影响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 。
88岁老人植入世界最小起搏器
今年已经88岁的区爷爷 , 是广州开发区医院第一位接受无导线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 。 2021年开始 , 区爷爷即出现头晕乏力、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 多次住院 , 并被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 , 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夜间最慢心率25次/分 , 超过3秒以上的长间歇停搏达数十次 。 而心跳过慢造成心脏输出量不足便可能出现乏力、头晕、晕厥、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
目前 , 起搏器是公认的治疗心动过慢的最有效方法 , 而无导线Micra起搏胶囊植入术是目前起搏器植入的最高技术水平 。 考虑区爷爷体型消瘦 , 皮肤菲薄 , 并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手术及术后平卧制动 。 广州开发区医院内科主任、心血管病学科带头人张汉平与团队进行缜密分析后 , 最终决定实施目前最先进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 为保证首台手术的万无一失 , 该医院特邀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陈样新教授亲临指导坐镇 。
仅重2克!广州88岁老人心脏植入世界最小“胶囊”起搏器
文章图片
红圈所示无导线起搏器成功置入患者心脏
最终起搏器顺利通过导管植入到心腔内部 , 术后检查起搏器工作运转正常 , 手术成功 。 手术过程耗时不到半小时 , 患者全程清醒 , 无需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 , 术后安返病房 , 平卧下肢制动4小时后即可下床活动 , 预计术后两三天即可痊愈出院 。
仅重2克!广州88岁老人心脏植入世界最小“胶囊”起搏器
文章图片
从7.2公斤到2克 , 看心脏起搏器的发展
曾几何时 , 人类对心脏停博、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猝死和晕厥束手无策 。 据报道 , 严重病窦综合征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被确诊以后 , 1年内死亡率可以达到50% , 起搏器的出现给了这些患者第二次生命 。
仅重2克!广州88岁老人心脏植入世界最小“胶囊”起搏器
文章图片
初代体外起搏器
然而 , 初代的起搏器重达7.2公斤 , 从体外起搏器引出一根导线 , 通到心脏的表面 , 或穿过一条静脉通到右心室 , 机器笨重且影响生活质量 , 患者虽然保住了生命 , 却毫无生活质量可言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起搏器不断朝着轻量化、小型化发展 , 逐渐从体外运转发展到体内携带 。
然而传统起搏器仍需要在胸前切开4-6cm的皮肤 , 将火柴盒大小的起搏器埋入皮下 , 手术的伤疤和因起搏器隆起的皮肤势必影响患者的外观 , 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 甚至一些起搏器置入患者因卫生护理不当 , 造成起搏器囊袋感染 , 皮肤破溃 , 严重者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 , 败血症 , 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