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药史上的悲剧,风靡全国的宝塔糖,为何销声匿迹了

华佗因得罪曹操 , 而被赐死 , 华佗临死前 , 不愿自己一生所学付之东流 , 便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 , 然而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 , 华佗只好忍痛 , 讨取火来把书烧掉 。 “佗方术实工 , 人命所悬 , 宜加全宥 。 ”
我国制药史上的悲剧,风靡全国的宝塔糖,为何销声匿迹了
文章图片
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时 , 各个产业方面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 尤其是医疗产业和制药产业 。 因为生产力是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 , 也就是说 , 只有充分保证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 , 我国的各个产业才能得到稳定有序的发展壮大 。 然而在我国制药史上却有一大悲剧 , 曾风靡全国的宝塔糖 , 最后为何销声匿迹了?
彼时基础医疗设施薄弱的我国并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掉所有的威胁到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疾病 。 但是在广大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 , 我国在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护治疗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 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国为预防小儿麻痹症而研制出来的“糖丸” , 有效地保护了容易患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免受脊髓灰质炎的伤害 。
我国制药史上的悲剧,风靡全国的宝塔糖,为何销声匿迹了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除了糖丸之外 , 当时研发的另外一种药物同样大大提高了婴幼儿的健康水平 , 为我国的国民安全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 那就是宝塔糖 。 磷酸哌嗪宝塔糖是一种治疗人体内蛔虫的药物 , 因为外形和宝塔很像 , 所以人们平常都习惯叫它宝塔糖 。
在建国初期 , 结束战乱 , 大多数的人民都挣扎在温饱线上 , 医疗条件很差 , 人民的生活质量十分低下 。 而在流行的那些疾病之中 , 蛔虫病无疑是最具有威胁力的疾病之一 。 蛔虫病具有传染性 , 蛔虫通过在人体和牲畜肠道内寄生繁殖 , 摄取人体内的营养 , 一旦感染就很难治愈 。
我国制药史上的悲剧,风靡全国的宝塔糖,为何销声匿迹了
文章图片
彼时粮食的数量本就有限 , 人们能摄取的营养也很少 , 更不用说自己体内还有寄生虫 , 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 , 我国很多儿童都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 。 既然蛔虫病的危害那么大 , 那么 ,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情 。 有研究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 说研发出一种全民性的驱虫药 , 这样的话就可以根治蛔虫病 。
但我国的经济水平正在处于发展阶段 , 这样的想法只能说的天方夜谭 , 因为我国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来研究这样一种适用性强而且所有人都可以用的驱虫药 。 一边是深受病痛折磨的劳动人民 , 一边是进展缓慢的经济开发 , 就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局面下 , 苏联伸出了援手 , 派遣了很多的科学技术人员来到我国进行实地调研和科学研究 。
我国制药史上的悲剧,风靡全国的宝塔糖,为何销声匿迹了
文章图片
最终 , 在我国和苏联的研究人员坚持不懈的研究之下 , 终于发现了蛔蒿之中的一种成分可以有效地抑制住蛔虫的活性 , 让它没有办法在宿主体内寄生 , 在对这种成分进行提取之后 , 我国开始大量制备这种“宝塔糖” 。 困扰我国多年的蛔虫病得到了有效地治疗 。
蛔蒿并不是我国本地的植物 , 在药物生产的初级阶段还要依赖苏联提供原料和技术 。 但是因为一些原因 , 我国和苏联的关系越来越僵硬 , 以至于苏联直接撤走了在中国的研究人员和一些科研设备 。 然而经过几年的时间 , 我国的劳动人民也凭借自己的智慧成功掌握了蛔蒿的种植方法 , 同时还普及了宝塔糖的制作工艺 。
我国制药史上的悲剧,风靡全国的宝塔糖,为何销声匿迹了
文章图片
但是 , 随着宝塔糖产量的不断提高 , 它的价格也随之越来越低 , 每个人都能买得起 , 每个人都能吃得起 , 甚至还有一些小朋友买来这些宝塔糖当做日常解馋的小零嘴 。 但是一些商家也发现 , 种植蛔蒿给他们带来的利益越来越低 , 因此商家生产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 因为生产宝塔糖带来的利润甚至赶不上培育养殖蛔蒿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