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尿路感染”,为什么越来越难治了?( 二 )


金标准为何“不好使”
“3年前 , 我们治疗尿路感染用左氧氟沙星(喹诺酮类药物) , 效果很好 。 这两年再用 , 很多病人都显示耐药 , 说明这药应用太多太滥了 。 ”钟山告诉“医学界” 。
这其中有患者“自疗但药不对症”等问题 。 比如 , 不舒服了就去药房买药自疗 。 或听人介绍某药好 , 买来就吃 。
欧洲泌尿协会《泌尿外科感染指南(2020年版)》指出 , 尿路感染应推迟治疗 , 直至尿细菌培养等查出病原体 。 同时 , 应在开始治疗前进行尿道拭子培养 , 以确定抗生素敏感性 。
“临床治疗尿路感染 , 非常注重做尿培养和药敏 。 这样才能确认病原体 , 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 ”钟山介绍 。
但要达成这个诊疗“金标准”并不容易 。 “有时候 , 患者等不及结果 。 ”翟晓波告诉“医学界” 。
以尿培养为例 , 要求在采样前5天内没用过抗生素 。 采样后 , 约需24小时才能培养出细菌 。
药敏试验耗时更长 。 “最快3天 , 一般六七天 。 ”翟晓波坦言 , 在这一前提下 , 医生大多会经验性用药 。
钟山介绍 , 经验性用药基于一定的临床研究、数据、诊疗经验 , 大部分都很成功 。 医生会根据患者感染部位、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医院感染还是社区感染)、既往用药史及治疗反应等 , 推测可能的病原体 , 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 , 进行处方 。
获知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后 , 或前期治疗效果不好、病情复杂时 , 可以调整用药 。
日本也有类似情况 。 根据其诊疗共识 , 如无法立即获得结果 , 通常会开始经验性治疗 , 直到获得结果为止 。
有时 , “经验性用药”会夹杂医患的个人喜好 。 日本研究显示 , 并非所有医生都认同 , 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一线药物 , 有些人更爱用头孢 。
患者偏好则集中在“更爱高阶、昂贵的新药”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新型抗生素 , 临床称它为王牌抗生素 。 很多人都在打听这个药 , 甚至到我们医院看病、点名要用 。 ”钟山称 , 对高阶药物的“迷恋” , 国内外都存在 。
作为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感染与炎症学组委员 , 他表示 , 学界一直在强调、提倡 , 不能随意上升抗生素层级 , 避免日趋无效 , 导致更难治疗的感染和死亡 。
2021年 , 钟山和同事接到一例外地转诊患者 。 因尿路感染合并输尿管、肾脏结石等 , 该名患者做过取石手术 。 术后放置了输尿管支架管 。
按照常规 , 支架管放置2-4周要拔除 。 但该名患者遇到一个问题:一拔管就高烧 。 试了3次 , 都没成功 。 入院后 , 钟山为其安排了膀胱镜检查 , 发现膀胱内有大量白色斑点 。 经培养证实是白色念珠菌 , 一种真菌感染 。
“我们后来分析病史 , 发现患者曾反复、大剂量、用过多种抗生素 , 其中不乏高阶的 。 这把正常的菌群都淹没了 , 但独独杀不死真菌 。 ”钟山解释 。
2019年10月 ,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诊一位反复尿路感染患者 。 最后证实 , “病因”是感染克雷伯菌(肺克菌) 。 这是世界公认的耐药性最强、危害最大、分布最广的“超级细菌” , 无敏感抗生素可用 。
新型抗生素在哪里?
“人们正在死于常见的、以前可以治疗的感染 。 ”《柳叶刀》今年初发文指出 , 2019年全球有120余万人直接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 。 另有多达500万人的死亡 , 与抗生素耐药有关 。
相关疾病包括但不局限于尿路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