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针灸学中流传的“腹部深如井,背部薄似饼”这句话?

接触过针灸学的朋友 ,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听说过“腹部深如井 , 背部薄似饼”这句话 , 很多人理解为腹部穴位 , 不论针刺多深都没有危险 , 背部穴位一定得浅刺 , 否则就会出现医疗事故 。 是这样的吗?那依据从何而来?
如何理解针灸学中流传的“腹部深如井,背部薄似饼”这句话?
文章图片
1.“腹部深如井 , 背部薄似饼”的出处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针灸大成》中 , 原文如是:“凡针腹上穴 , 令患人仰卧 , 使五脏垂背 , 以免刺患 。 又云:前面深似井 , 后面薄似饼 , 用针前面宜深 , 后面宜浅 。 ”之后就一直在针灸界如此流传 , 演化为“腹如井 , 背似饼”的说法 。
说的都是针刺的深度 , 腹部可以深刺 , 背部针刺须表浅 , 否则会发生危险 , 刺中脏器 。
如何理解针灸学中流传的“腹部深如井,背部薄似饼”这句话?
文章图片
2.是不是腹部穴位深刺就一定没有危险 , 背部必须得浅刺?
当然不能如此笼统地理解这句话 。 腹部深刺 , 须根据不同的情况 。 古代医家因伦理道德的问题 , 并未做过精确的人体解剖 , 对人体的脏器解剖位置并不是很精确 , 所以只能大概地理解 , 做出的结论也不一定那么严谨 。
比如 , 腹部脏器因体位变化 , 或者病理变化 , 如果所有的人都一样针刺 , 或许针刺意外会时常发生 。 如肝脾肿大的患者针刺时如果和肝脾体积正常的患者一样施针深刺 , 必然会出现问题 。
还有 , 脏器处于不同的状态针刺也不一样 。 如对于膀胱充盈无法排尿的尿潴留患者 , 下腹部就不可以深刺 。
而对于“背部薄似饼”的理解 , 也不能固化思维 。 “薄似饼”是说针刺时须浅刺、斜刺 , 不可直刺深刺 。 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 , 如在肩胛区域 , 肩胛骨外面的穴位如天宗穴等均可以直刺 , 深刺;在背部脊柱两旁 , 如贴着棘突的夹脊穴均可以直刺 , 深刺 , 肥胖的患者针刺可达2寸之多 。
如何理解针灸学中流传的“腹部深如井,背部薄似饼”这句话?
文章图片
3.“腹部深如井 , 背部薄似饼”有没有其他的理解方式?
一提到这句话想到的都是针刺的深度 , 其实应该想到针刺深度是和病位相关的 。 那么 , 这句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腹部疾病和背部疾病的病邪层次?
阴阳属性中 , 腹部属阴 , 背部属阳 , 腹部疾病多和五脏相关 , 五脏属阴 , 故针刺须深刺至地部 , 而直达病所;背部疾病多阳病 , 阳病多病位较浅 , 故须浅刺 。
如何理解针灸学中流传的“腹部深如井,背部薄似饼”这句话?】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 , 欢迎大家关注我 , 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