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奇妙的中药,不仅抗衰老、抗肿瘤、调免疫,还止咳嗽、降血糖( 二 )


然而 , 《药品化义》中却指出 , “嗽未久不可骤用” , 原因是以免导致“肺火郁遏 , 邪气闭束” 。 但是《本草求原》却并不这么认为 , 它首先肯定了五味子是“咳嗽要药” , “凡风寒咳嗽 , 伤暑咳嗽 , 伤燥咳嗽 , 劳伤咳嗽 , 肾水虚嗽 , 肾火虚嗽 , 久嗽喘促 , 脉浮虚 , 按之弱如葱叶者 , 天水不交也”等诸多咳嗽 , “皆用之” 。 而回顾《伤寒杂病论》中所用五味子 , 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中都用到了五味子 , 而无论是小青龙汤还是射干麻黄汤 , 既可以治新病咳嗽 , 也可以治久病咳嗽 。 所以 , 咳嗽不久不用五味子的说法 , 可能有点武断 , 但是可供参考 。
五味子的作用十分强大 , 不仅历代医家对它青睐有加 , 而且现代药理对它也是印象深刻 。 药理研究表明 , 五味子具有五味子具有改善呼吸功能 , 抗矽肺 , 延缓衰老 , 性激素样作用 , 升白细胞 ,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 抗氧化 , 抗应激 , 镇静催眠 , 改善智力 , 保护脑神经细胞 , 抗脑缺血 , 抗老年痴呆 , 抗心肌缺血 , 增强唾液腺功能 , 降血糖 , 保肝利胆 , 降脂减肥 , 抗骨质疏松症 , 抗过敏 , 抗肿瘤[1
;对肠道的作用 , 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 , 抗炎 , 镇咳[2
;保护脑组织、调整睡眠质量、增强记忆功能、抗衰老、镇痛 , 保护心血管细胞 , 改善微循环系统 , 降低酶的活性、抑制胆固醇合成 , 保护内分泌系统 , 促进胸腺发育、免疫调节 , 收敛肺气、定喘止咳[3
等诸多药理作用 。 不得不说 , 五味子真的不容小觑 。

五味子这味中药 , 在临床中的药对其实很多 , 比如著名的生脉散 , 当然除了生脉散之外 , 五味子仍有一些经典药对 。 比如五味子与地黄配伍 , 可协同增强补肾强阴、养髓充脑的功效;五味子与酸枣仁配伍 , 善于镇静安神、助眠补肾 , 是安神助眠的常用药对;五味子与吴茱萸配伍 , 标本兼顾 , 有良好的温敛固涩作用;五味子与麻黄配伍 , 功效更偏向于宣肺、敛肺、平咳喘;五味子与黄芪配伍 , 相辅相成 , 可益气补阴固表、除湿;五味子与山药配伍 , 一补一固 , 相须配伍 , 具有补肾固精、涩肠止泻的作用 , 是补肾固涩的常用药对[2

五味子在临床的用量 , 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 那么 , 五味子在临床运用时的量效关系究竟又是怎样的呢?通过综合历代医家以及典籍中 , 总结出五味子用量为2~30g;如果用于治疗肺系疾病 , 如感冒、支气管炎、各类哮喘等 , 可与麻黄、射干、干姜等中药配伍 , 常用剂量为2~30g;如果用于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肾病、席汉氏综合征等病证属气阴两虚者 , 可与党参、麦冬、熟地黄等中药配伍 , 常用剂量为15~30g;如果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尿频、久泻不止、女子崩漏或闭经、男子遗精滑精无精症等疾病时 , 可与五倍子、熟地黄、菟丝子、乌贼骨等中药配伍 , 常用剂量为10~20g;如果用于治疗脂肪肝、肝炎、肝硬化早期等疾病时 , 可与茵陈、金钱草、大黄、虎杖等中药配伍 , 常用剂量为9~30g[4

总体来说 , 五味子用于滋阴补肾 , 治疗肾虚遗精、眼疾等病症时用量较少;用于敛肺生津 , 治疗肺虚喘咳等病症时用量较多;五味子除复方入药外还可以单独入药 , 且疗效较好 , 《本草新编》中记载五味子独用有大害 , 其准确性有待考证[5
。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 《本草正》中记载 , “感寒初嗽当忌 , 恐其敛束不散 。 肝旺吞酸当忌 , 恐其助木伤土”;《本草经疏》中记载 , “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 , 肝家有动气 , 肺家有实热 , 应用黄芩泻热者 , 皆禁用” 。 也就是说 , 外有表邪 , 内有实热 , 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 , 一般不用五味子 。 另外 , 五味子在临床应用时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过敏等不良反应 , 因此 , 过敏体质者以及对五味子过敏的人群 , 不宜使用五味子 。 至于咳嗽初起 , 是否忌用五味子 , 值得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