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关于糖的脑科学,糖分对大脑有好处还是有坏处?

人类本能地喜欢吃甜的味道 。 有实验报告显示 , 如果让刚出生的婴儿舔「甜味」、「苦味」、「酸味」 , 只有在「甜味」的情况下 , 婴儿才会伸出舌头舔嘴唇 。 人是追求甜味的生物 ,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甜食 , 特别是糖对身体有害」 。 本文将就糖是对大脑好还是不好这一点进行探讨 。
心理学:关于糖的脑科学,糖分对大脑有好处还是有坏处?
文章图片
糖 , 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 , 是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 甚至淀粉等 , 都是糖的种类 。 糖不仅存在于糖果中 , 还存在于面包 , 汤 , 软饮料和调味料中 。 虽然大脑是占人总重量2%左右的器官 , 但大脑消耗的能量约占总能量的20% 。
如果是婴幼儿 , 其比例为50%-60% 。 从这个数值也可以看出 , 为了维持大脑的正常运转 , 需要补充足够的能量 。 大脑的能量来源 , 主要是葡萄糖 。 如果没有向大脑补充足够的糖分 , 空腹时会出现烦躁、思考能力迟钝等症状 。
心理学:关于糖的脑科学,糖分对大脑有好处还是有坏处?
文章图片
糖的脑科学
当你摄入糖时 , 作为舌头味蕾一部分的甜味受体就会被激活 。 甜味感受器将信号发送到脑干 , 并从脑干分散到额叶的许多部分 。 其中之一就是大脑皮层 。 当糖被摄入后 , 大脑皮层内的信号会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 。
大脑的报酬系统 , 通过和朋友、熟人的交际也会被激活 , 产生「想要更多地参与其中」的心情 。 这种薪酬体系的激活 , 并不一定只是好的影响 。 过度激活会使人失去自制力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
报酬系统的激活不仅发生在人际关系和摄入甜食时 , 也发生在摄入酒精和尼古丁时 。 此外 , 使用海洛因等非法药物时也会产生 。 酒精、尼古丁、药物等会使脑内的多巴胺过剩分泌 , 让大脑经常寻求「嗨」的状态——即上瘾状态 。
心理学:关于糖的脑科学,糖分对大脑有好处还是有坏处?
文章图片
糖也是一种分泌多巴胺的物质 。 因此 , 糖有时被称为「温和的毒品」 。 虽然不会像毒品那样引起激烈的分泌 , 但如果依赖摄入糖分 , 在停止摄入糖的时候也会出现像戒毒时才会出现的戒断症状 , 浑身难受 。 乳制品、大豆类等虽然含有多巴胺的原料成分(一种叫做酪氨酸的氨基酸) , 但并不会像糖那样分泌过多的多巴胺 。 在这一点上 , 糖可以说是一种罕见的食材 。
认为糖危险的理由
·多巴胺分泌过量
如果人想在空腹的时候摄入均衡的饮食 , 大脑报酬系统的多巴胺分泌量就会增加 。 但是 , 即使是均衡的饮食 , 如果每天持续摄入同样的食物 , 多巴胺的分泌量也会减少 , 最终导致分泌不出多巴胺 。
心理学:关于糖的脑科学,糖分对大脑有好处还是有坏处?
文章图片
大脑是为了经常关注新的味道(感兴趣)而进化的 。 因为大脑总是追求各种各样的味道 , 其导致的结果就能营养均衡地饮食 。 为了丰富摄入的营养种类 , 对吃惯了的东西失去兴趣 , 对新的食物产生兴趣的机制具有很大的意义 。 人的大脑 , 就是这样进化的 。 但是 , 这种进化也会产生问题 。
例如 , 考虑不摄入均衡的食物 , 而摄入糖分多的食物的情况 。 如上所述 , 多摄入糖分多的食物会在脑内分泌多巴胺 。 也就是说 , 满足于那顿饭的状态持续下去 。
本来应该让人对摄入相同的食物(偏食)感到厌烦 , 对新的(包括不同的营养)食物产生兴趣的「多巴胺减少」不起作用 , 导致人不断地摄入没有营养(或偏食的食物) 。 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 , 营养状态就会出现偏差 , 健康状态就会恶化 。 这正是人们主张「糖对大脑有害」的根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