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瓦窑沟乡:荒地变果园 甜李满园香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卢氏瓦窑沟乡:荒地变果园 甜李满园香
文章图片
河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王小萍王万红通讯员高长军
盛夏时节 , 行走在豫陕交界处卢氏县瓦窑沟乡的道路边、村庄旁 , 一阵阵香气扑面而来 , 一串串红黄黑甜李子挂满了枝头 , 成为山区果农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
卢氏瓦窑沟乡:荒地变果园 甜李满园香
文章图片
“今年甜李子挂果面积500多亩 , 根据品种不同 , 5—8月陆续进入成熟期 , 现采现卖 , 定点销售 , 预计产值可达400万元 。 ”卢氏县福星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汤书平说 。
引进来:昔日荒地变果园
“山高石头多 , 出门就爬坡 , 地无一亩平 , 生活苦难多 。 ”瓦窑沟乡“九山半水半分田” , 土地瘠少、地块分散 , 难以规模化粮食种植 , 天然林禁伐政策实施后 , 群众赖以生存的食用菌产业受到制约 。 随着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 , 一些坡耕地出现了撂荒现象 。 2018年从该乡瓦窑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岗位退下来的汤书平“退而不休” , 组织人员到南阳等地考察学习 , 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 引进“六月红”“黑宝通”“皇后玫瑰”等甜李子水果新品种 , 率先在瓦窑沟村坡耕地示范种植甜李子70亩 , 带动全乡观沟、里曼坪、高河、古寨等村发展“红黄黑”三色甜李子1020亩 。
富起来:“甜”果变“金”果
“为了动员群众参与种植 , 当时是‘抠破了脑瓜子 , 磨破了嘴皮子 , 跑细了腿肚子 , 饿坏了肚皮子’ 。 ”汤书平笑着说 , “发展甜李子产业不仅是我的事业 , 也是帮助村民同走乡村振兴路的希望 , 目标就是在山地上结出‘金果子’ , 赚来‘红票子’” 。
今年 , 全乡500亩甜李子开始挂果 , 亩产3000多斤 , 汤书平积极联系客商上门收购 , 每公斤最低售价5元 , 亩收入8000多元 , 明年亩产将超过5000斤 , 保守收入10000元 。
“甜李子好吃又好卖 , 是‘摇钱树’哩 。 ”该乡瓦窑沟村香山组果农钱益文高兴地说 。 钱益文曾是村里的脱贫户 , 以前单一种植食用菌 , 夏季空闲时间无收入 , 现在增加了甜李子种植 , 两项产业忙闲互补不耽误 。 钱益文家有2.5亩李子园 , 今年将增收10000元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今年秋天他准备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
甜李子保鲜期短 , 难储运 , 为保障果农及时错峰销售 , 实现“丰产又丰收、好货卖好价” , 在汤书平的努力下 , 卢氏县福星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筹集资金建起了保鲜冷库 , 随时收售鲜果 , 即时结算果农收入 , 保护果农经济效益 。
火起来:小果子做成大产业 。
卢氏瓦窑沟乡:荒地变果园 甜李满园香】为确保甜李子市场效益 , 汤书平所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出学习取经 , 准备嫁接改良甜李子普通品种 , 推广市场俏销、效益翻番的“皇后玫瑰”蜂糖李子新品种 , 采取增施农家肥、疏花疏果管理模式提高果实品质和果农效益 , 计划十四五期间 , 全乡新品种甜李子种植户增至1000户 , 面积达到3000亩 , 实现年收入6000万元 , 开辟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 打造豫陕边陲的赏花摘果观光农业示范园 ,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旅游发展 , 把小果子做成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