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医道重温度——医师节里对“医者担当”与“人文情怀”的再思考

如果一台手术有20%的概率会失败 , 作为病人 , 你是否会将安危托付给你的医生?作为医生 , 你又是否还会冒着风险去完成?
对于这些每位病人和医生都可能会面对的问题 , 在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 , 北京大学医学部隆重推出的观察型行医纪录片《心外纪事》进行了解答 。
79岁的老人王淑亭 , 患有严重的冠状动脉堵塞和因冠心病导致的缺血性心肌病 。 24小时身边不能离人 , 多次因为心力衰竭被急救……
现在 , 王淑亭只有通过心脏搭桥手术 , 重建心肌血运才能拯救生命 。 但是 , 她的呼吸功能和肾功能也都处于濒临衰竭的边缘 , 全身动脉血管硬化、升主动脉钙化……种种问题叠加 , 手术风险极高 。
【人文|医道重温度——医师节里对“医者担当”与“人文情怀”的再思考】
人文|医道重温度——医师节里对“医者担当”与“人文情怀”的再思考
文章图片

王淑亭手术过程(《心外纪事》纪录片截图)
面对这位高危手术病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外科的医生们如何携手挑战难关最终取得成功?片中大量细节真实感人 , 生动传递出医者担当、医生和患者信任背后丰富的深意 。
纪录片交流会上 , 来自国家卫健委、中国医师协会和北大医学部的部分领导和医生就“医者担当”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感受人民医生的可贵担当 , 呼唤医生与患者同心 , 增强相互信任的力量 。

人文|医道重温度——医师节里对“医者担当”与“人文情怀”的再思考
文章图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外科主任凌云鹏
“赶紧救救我母亲吧 。 ”这是王淑亭的儿子见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外科主任凌云鹏时说的第一句话 。 经历了多家医院的拒绝 , 他们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重症患者常常有类似的经历 , 家人陷入无助 , 他们期待着有大爱的医者站出来 , 与他们携手走出困境 。
“心外科经常要面对一些非常危重的病例 。 即便外科医生技术高超、团队全力以赴 , 也会有患者在手术中失去生命 。 ”凌云鹏说 , 即使有高风险 , 仍然会有很多医生直面前行 , 这就是医者的责任和担当 。
纪录片主创代表杨丽介绍说 , 通过展现真实的行医过程 , 可以让更多的人真切地感受到“医者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 , 从而在医者初心与患者信任之间、在医学教育与医学实践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

人文|医道重温度——医师节里对“医者担当”与“人文情怀”的再思考
文章图片

纪录片交流会现场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表示 , 《心外纪事》以小见大地呈现了医务工作中最真实的一面 , 让社会大众看到医生与患者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真情实感 , 以济世情怀熔铸责任担当 。
“医生与患者如果都能这样互相信任、互相搀扶 , 就实现了医学的初心 , 达到了一种境界 。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 , 医疗模式的改变、公众对医疗期望值的抬高、技术至上风气的蔓延、医疗费用的增长等因素都给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带来了挑战 。
“医学是人学 , 医道重温度 。 ”韩启德院士说 , 要弘扬医者仁心 , 坚守行业规则与职业道德 。 要掌握精湛的医学技术 , 要有实实在在的本事解除患者病痛 , 但必须摒弃技术至上主义 , 不能忘记医学的初衷是对人类痛苦的回应 。 (徐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