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具有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潜力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采访人员郑琳通讯员张弛
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具有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潜力
文章图片
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具有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潜力】北京时间2022年8月19日 , 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人源IgMB细胞受体的冷冻电镜结构》(Cryo-EMstructureofthehumanIgMBcellreceptor)的研究论文 。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o3923
该论文首次报道了人源IgM同种型B细胞受体(IgM-BCR)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 , 揭示了膜结合的IgM(mIgM)与Igα和Igβ异源二聚体复合物组装的分子机制 , 从而回答了B细胞受体如何组装这一重要科学问题 , 同时也为基于B细胞受体的免疫疗法提供了关键的结构基础 。
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具有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潜力
文章图片
B细胞的“生命周期”概略示意图
B细胞也叫B淋巴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 , 是人体的免疫屏障之一;记忆B细胞则可以“记录”下感染信息 , 并在体内长期存在 , 以备不时之需 。
B细胞需要抗原与B细胞受体(BCR)的结合 , 才能进行增殖和分化 , 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 这就好比 , 如果B细胞要组织一场免疫战斗 , 入侵的抗原是敌人 , B细胞受体(BCR)则是探知敌人虚实的先锋 。
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具有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潜力
文章图片
IgM-BCR糖基化位点分布图
BCR被认为是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靶点 。 例如 , Polatuzumabvedotin是一种抗体偶联药物 , 该药物可以结合BCR中的Igβ组分 , 释放偶联的毒素分子 , 对B淋巴瘤细胞进行精准杀伤 。 尽管BCR十分重要 , 但科学家一直未能看清其结构 。 一旦获知BCR的结构信息 , 对于理解B细胞活化以及针对该复合物进行抗体药物的开发 , 将具有很高的潜在价值 。
该结构揭示了胞外域上的14个糖基化位点 , 并发现三个潜在的表面抗体结合位点 , 可能有助于用于疾病干预的治疗性抗体或微型蛋白质的理性设计(图3) 。 和已经批准的抗体偶联药物Polatuzumabvedotin一样 , 这些特异性结合IgM-BCR的抗体或微型蛋白质 , 具有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潜力 。
Science的审稿人对该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B细胞生物学的一大突破 , 也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 ”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及其团队博士后宿强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宿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陈梦莹以及西湖大学访问学生、郑州大学博士生史嫣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张晓峰、博士后黄高兴宇、博士生黄邦栋 , 郑州大学刘章锁教授、刘东伟教授 , 参与了本研究的部分工作 。 电镜数据采集于西湖大学冷冻电镜平台 , 计算工作得到西湖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支持 。 本研究获得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湖教育基金会、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的相关经费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