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大国茶将”肖时英:潜心育苗六十载 绘就茶山青碧底色

本文转自:云南网
“我们村家家户户种茶、采茶 , 我家种了23亩茶 , 都是云抗10号和雪芽100号 , 这两个品种耐寒耐旱 , 产量也高 。 ”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何家寨村民小组村民鲁加寿介绍说 , 20余亩茶叶每年可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入 。
追忆“大国茶将”肖时英:潜心育苗六十载 绘就茶山青碧底色
文章图片
满山青翠茶色
“祖祥有机茶有2500亩茶园 , 种植有云抗10号、雪芽100号、云抗12号和长叶白毫4个品种 。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祖祥说 , “就拿云抗10号来说 , 不仅耐寒耐旱、产量比其他茶种高出10% , 并且茶叶苦味淡、口感香甜 , 从老人到青年人、小孩都能接受 , 市场接受度也很高 。 ”
云抗10号、雪芽100号、云抗12号......这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良种茶背后 , 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国茶匠”“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肖时英 。
1953年 , 春天 , 从武汉大学茶学系毕业的肖时英和张木兰怀揣着梦想 , 不远万里奔赴云南勐海茶叶试验场研究大叶种普洱茶 , 开启了他们与茶叶的不解之缘 , 花费60余年 , 为大叶种茶树选育优良品种 , 进行无性繁殖的扦插育苗 。
追忆“大国茶将”肖时英:潜心育苗六十载 绘就茶山青碧底色
文章图片
满山青翠茶色
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 , 肖时英和夫人张木兰翻山越岭 , 先后到双江勐库和董过、澜沧景迈和糯福、凤庆凤山青树、勐腊易武、勐海南糯山等茶乡调查茶树地方品种 , 也与当地茶农交流茶树栽种、茶叶制作的经验和技术 , 摸清品种资源、收集育种原始材料 。
“茶树种群各有各的生物学特性和品质特点 , 只要根据不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 , 从茶树栽培技术上加以改进 , 制茶工艺上加以创新 , 就能制作出有特色的茶叶和打造出优秀的品牌 。 ”在《我们亲历的云南茶》一书中 , 肖时英这样写道 。
肖时英发现云南大叶茶具有发芽早、产量高、茶多酚含量高等优点 , 但同时又有抗寒性差的不足 , 针对这些特质 , 他和夫人张木兰开始了漫长的茶树选育 。
“茶树选育 , 是一项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茶学院讲师丁奇欢介绍道 , 一棵小苗长到能采茶需要三年到五年的时间 , 采摘两三年之后才能确定产量的高低情况 , 而采收的茶叶还要进行试制 , 才能知道适合制作什么茶类 , 之后还要开展一定面积的试种 , 才能确认茶树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等等 , “肖时英和夫人张木兰所做的工作 , 为普洱乃至整个云南的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苗 。 ”
追忆“大国茶将”肖时英:潜心育苗六十载 绘就茶山青碧底色
文章图片
满山青翠茶色
选取性状优良的茶树品种带回基地后 , 肖时英尝试用不同的土壤 , 不同年龄的茶树枝条 , 在不同的季节进行扦插育苗 , 以及各种各样的搭配组合试验来测试成活率 , 他的夫人张木兰则从改良茶树品种入手 , 潜心研究制茶工艺 , 不断改善工艺流程 。
在先后做了茶籽育苗、茶树扦插、茶树嫁接、茶树高位压条等繁殖试验后 , 肖时英试验成功“以苗育苗”扦插新方法 , 解决了云南大叶茶扦插不易发根的难题 , 使云南大叶茶的扦插成活率提高到了80%以上 , 为后来运用扦插技术种茶奠定了基础 。
追忆“大国茶将”肖时英:潜心育苗六十载 绘就茶山青碧底色】60余年间 , 肖时英与夫人张木兰先后选育出了“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云梅”“云瑰”“木兰1号”等多个无性系茶树良种 , 这些良种茶树 , 不仅有着明显的增产优势、抗病虫害和抗天气灾害能力 , 更有着稳定而优良的茶叶品质 , 为云南茶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其中 , 云抗10号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扶持项目、得到迅速推广 , 现已成为云南茶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良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