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洞” 热的意外危险:警惕一种神秘的肺真菌病( 二 )


这些既往文献总结报道的表现 , 与那位小红书用户的回忆相吻合:他本人曾被误诊为肺结核、他有两位五十多岁的探险队友被误诊为晚期肺癌……
第二种则是较为严重的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 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中 , 它可播散到皮肤、骨髓、脑、肝等各个脏器 , 未经治疗时 , 死亡率高于90%[8] 。
目前 , 国内还没有能够诊断组织胞浆菌病的商品化试剂盒 , 临床诊断往往需要依赖真菌的培养结果 , 但它们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缓慢 , 有时培养时间甚至需要延长至6周 , 因此 , 并不一定能够及时做出明确的病原学诊断[3] 。
CT表现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 , 真菌培养又相对困难 , 就容易导致误诊、误治 。 云南是全国报告组织胞浆菌病最多的省份 。 那位小红书用户在探险后回到了广州 , 如果不是之后又转院回到云南、找到了昆明经验丰富的医生 , 或许结局会截然不同 。
已有的资料显示 , 只有不到1%的组织胞浆菌感染者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 其中以老人、2岁以内的儿童以及免疫缺陷患者为主[3] 。 然而 , 这几个洞穴探险者感染组织胞浆菌时 , 都是免疫力正常、平日健康的青壮年 , 且症状相对都比较严重 。
文献记载的这起探洞者感染事件背后的原因尚不清楚 , 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 , 现有的抗真菌药物对它们有效 , 而且 , 目前尚未发现肺组织胞浆菌病能够人传人 。
探洞 , 从小众运动走向普及
有特效药不代表着洞穴已经没有威胁 。 最近的“洞穴探险热” , 可能是因为对无法出远门的人来说 , 近郊地区、周末就可以徒步抵达的野外洞穴 , 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景点“平替” 。 很可惜 , 2018年夏天震惊全球的泰国洞穴被困事件还没过去多久 , 但人们就已经忘了这个前车之鉴 。
当时 , 12个少年踢完球后临时起意要去洞穴探险为同伴庆生 , 尽管他们毫无准备 , 身上携带的只有一个蛋糕和一些零食 。 没想到 , 当天适逢泰国雨季 , 一行人(加上来寻找他们的教练)被暴雨灌入洞内受困 , 19天的苦苦坚持后 , 才在全球上千人力的协助救援下被救出 , 期间还有两位救援人员遇难 。
洞穴的位置类型很多 , 地质构造都不一样 , 可能充满险处 。
举个例子 , 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洞穴是美国肯塔基州的猛犸洞[9] , 人们往这个石灰岩洞穴里已经探索了至少640公里 , 但依然还没走到终点 。 在黑暗的洞穴中生活的动物有着未完全发育的眼睛 , 越往深处去 , 阳光消失 , 就像走进了不见天日的深海[10] 。 很多情况下 , 你根本就不知道里面有什么 。
“探洞” 热的意外危险:警惕一种神秘的肺真菌病
文章图片
图3猛犸洞|图源:wikipedia
洞穴底部往往崎岖不平 , 部分洞段非常狭小 , 由于“野生洞穴”没有安全路径和警示标识 , 加上探险者不熟悉地形 , 容易出现人员摔落跌倒伤害 。 部分不稳定的岩体可能在探险过程中崩塌、滑落 。 洞穴中可能是缺氧环境 , 也可能含有有害气体成分 。 此外 , 洞穴中的温度可能低于人体温度15~20摄氏度 , 如果没有保温措施又逗留过久 , 容易引起低温伤害 。 更别提那些无法预料的溺水、失散、迷路 , 甚至连头灯故障这种极其微小的事故 , 都可能要了人的命[11] 。
实际上 , 探洞 , 又名洞穴探险 , 是一项集攀岩、游泳、潜水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运动 。 洞穴探险又可以分为两大类:水洞探险和干洞探险 。 水洞是有常年地下水流的岩溶洞穴 , 例如美国俄勒冈州海狮洞、苏格兰芬格尔洞;二干洞是脱离了自由水面的化石洞 , 一般地势较高 , 形成历史较长 , 洞内往往被各种多姿多彩的钟乳石所装饰 , 如我国重庆的气坑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