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洞” 热的意外危险:警惕一种神秘的肺真菌病

8.17
知识分子
TheIntellectual
“探洞” 热的意外危险:警惕一种神秘的肺真菌病
文章图片
探洞 , 从小众运动走向普及|图源:pixabay.com
导读
近几年 , 由于疫情影响 , 户外运动在国内兴起 , 洞穴探险也随之从一项小众运动走向更多人 。 在这一过程中 , 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与隐患 。
撰文|伍丽青
责编|钱炜
●●●
近日 , 一位小红书用户自曝2018年到云南洞穴探险后的惊险经历 , 很快刷屏各大网络社区 。 他和队友们先后感染了相似的严重肺炎 , 一度以为是不治之症 , 在领队的提醒下 , 辗转来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 , 体验了肺部穿刺、洗肺、骨髓穿刺等一系列刻骨铭心的操作 , 了解到元凶可能是当时洞穴空气里的神秘真菌……
巧合的是 , 在这桩事故发生的2年前 , 当地竟发生了一桩几乎相同的惊人案例 。 2016年夏天 , 同样是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 收治了8名一起到过云南德宏洞穴探险的年轻小伙 , 他们无一例外都感染了类似的真菌[1] 。
也就是说 , 这桩骇人听闻的事故 , 很可能是一次历史的重演 。 到底那些洞穴里 , 藏着什么东西 , 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威胁?
洞穴里的神秘真菌
2019年8月5日 , 人们在云南昆明市外的一处洞穴中 , 发现了两只被真菌覆盖的蝙蝠尸体 。 从这些白色、绿色、黄色的菌丝体中 , 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分离出了既往从未被发现的新型真菌物种[2] 。
“探洞” 热的意外危险:警惕一种神秘的肺真菌病
文章图片
图1a:洞穴里的活蝙蝠b-e:两具被真菌覆盖的蝙蝠尸体|图源[2]
洞穴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 这里潮湿且阴暗 , 储存着许多不明的真菌物种 。 而让探险者们生病的 , 也是其中之一 。
《临床放射学杂志》详细记载了2016年夏天那8位年轻患者的感染过程:他们相约到云南德宏的某个蝙蝠洞探险 , 这个洞很深、阴暗潮湿 , 洞中有成千上万只蝙蝠 , 而且许多蝙蝠分泌物形成了气溶胶 , 味道刺鼻、刺眼、恶臭 , 在没有呼吸道防护措施的条件下 , 他们在洞内逗留了大约3小时 。 两周后 , 这些平常健康的年轻人同时出现发热、干咳 , 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后 , 最终诊断为肺组织胞浆菌病[1] 。
这是一种罕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 主要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 , 它们常常分布在被蝙蝠粪便污染的洞穴、土壤中 。 人为活动可能造成表层土壤中的真菌孢子形成气溶胶 , 随即被不知不觉地吸入肺内 。 科研人员操作成熟菌落必须在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内进行 , 而地质工作者、洞穴探险者往往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3] 。
“探洞” 热的意外危险:警惕一种神秘的肺真菌病
文章图片
图2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capsulatum)|图源:wikipedia
这种真菌疾病在北美较为常见 , 美国俄亥俄州及密西西比河周边地区尤其严重[4] 。 2011-2014年间 , 在美国的12个州内就报告了3409例 , 其中有76名患者不幸身亡[5] 。 相比之下 , 国内的发病率就低得多 , 回顾1990-2011年间的文献资料 , 比较详实的病例报道只有300例[6] 。
不过 , 也曾有学者在全国多个省份进行了组织胞浆菌的皮试调查 , 发现受访的健康人群中 , 9%的人表现出了皮试阳性 , 提示这些地方可能存在组织胞浆菌病的流行[7] , 只是表现没那么严重 , 大部分患者仅为一过性无症状感染或轻症感染、可以自愈 , 因此没有引起重视[3] 。
组织胞浆菌病主要有两种发病形式 。 第一种 , 主要发生在肺部的肺组织胞浆菌病 , 急性起病的平均潜伏期为2周 , 有些患者炎症可迅速蔓延到全肺 , CT上显示“肺都白了”;有些患者的双肺出现弥散分布的粟粒结节 , 看起来很像是粟粒型肺结核;也有人肺部可见致密的结节影 , 容易误认为肺肿瘤[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