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的独白:我们不是“服务员”( 二 )


早在两年前 , 我就预判过这个事情 。 基于国内老龄化与医疗资源的现状 , 加上近年来医保资金压力等问题 , 我预判 , 国家对相关专业的定位及门槛一定会降低 , 一定会向服务类调整 。 所以2022年版《大典》的出台 , 既在意料之中 , 又在情理之外 , 但是把康复治疗师划归为服务人员 , 实际发生的时候还是让我感到非常震撼 , 很不可思议 。
实际上 , 我们在校期间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 不仅是康复相关技术 , 同样需要与医学生一道学习解剖生理等大多数的医学相关课程知识 。 如果没有进行相关学科的基础培训 , 根本不敢对患者直接上手进行康复操作 。 因为不论是骨科康复 , 还是神经康复 , 都需要康复治疗师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综合的预判 。
你的治疗需要有根有据 , 那这些根据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基于你之前所学到的解剖学知识、病理学知识、诊断学知识以及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临床思维等所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训练 。 如果你不具备这些知识积累和素养 , 看似操作可以照猫画虎 , 但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 , 你就不能运用相关知识体系进行综合预判 , 去决定下一步的治疗和操作 。 半路出家或临时培训上岗的人 , 是不具备这样的风险把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的 , 与科班出身的康复治疗师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
之所以强调康复医学的重要性 , 并不单单因为我是相关从业者 , 而是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 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 会减轻家属和社会的照顾负担 。 那样就会解放劳动力 , 产生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
患同样的病 , 花同样的钱 , 但是否进行康复治疗 , 得到的恢复效果可能就是天壤之别 。 这对患者所在城市的医疗资源丰富程度与康复可及性的要求都比较高 。
北京的众多三甲医院 , 其实不论是康复设备 , 还是康复水平 , 都不比发达国家差 。 但在一些三四线城市 , 可能全市有康复科的医院就只有一个 , 康复师也很少 。 如果患者想做康复治疗 , 还需要排队等待 , 更不用说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康复这回事儿 。 一些三四线城市临床医学专科的医生 , 因为对康复的认知不足 , 即便作为医务工作者 , 可能也不会推荐患者去做康复 , 所以患者还是很难享受到比较规范的康复治疗 。
康复治疗师的独白:我们不是“服务员”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022年版《大典》发布之后 , 越来越多康复医学考研班的学生来跟我咨询 , 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 , 基本上每天我都要接到三四个咨询 。 有学生甚至会哭着跟我说 , 觉得自己被骗了;也有学生觉得对未来没有任何希望;还有些孩子 , 都快期末考试了 , 他都不想考 。 想放弃考证甚至放弃升学直接回老家的学生特别多 。
把康复治疗师从医疗类降维到服务类后 , 可能会扩大康复治疗的影响力和从业人员群体数量 , 但影响力与利好 , 并不能直接划上等号 。
此前 , 一直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康复治疗师 , 其医疗操作的性质 , 注定这样一个群体是无法快速扩张的 。 他需要积累 , 有自身学科的发展规律 。 从业人员队伍扩大之后 , 行业规范性与本身发展的质量 , 可能都会被拔苗助长 。 从业人员的素质与管理问题 , 都会被一股脑地激发出来 , 甚至可能还会从法理和伦理学的角度 , 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
最近几年 , 护理和康复师群体被差别对待的情况有所改善 , 主要是因为从业人员的整体学历和素质都提高了 。 但是 , 如果康复师群体被降格 , 患者知道我连医务工作者都不算 , 那我对患者的康复建议以及管理 , 难度势必会增加 。 换句话说 , 患者可能会降低他对康复师的依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