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的独白:我们不是“服务员”( 三 )


且不论患者对他们的信任感降低与否 , 之后开展康复操作的合法合规性 , 就会从法律上产生一些质疑 。 如果在康复治疗后 , 患者不舒服去法院告你 , 那这是算非法行医还是医疗差错?现在2022年版《大典》的分类变化影响看似不算很大 , 但之后在民事、刑事等纠纷中 , 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 因此 , 我对此保持比较谨慎的看法 。
同时 , 医院管理层对康复相关人才的看法和支持力度也会有所改变 , 在薪资待遇、奖金分配以及职务升迁等方面会出现变化 。 这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改变 , 对这个群体将是经年累月的影响 。
康复医疗是健康险等金融衍生品发力的好选择
施永杰海曼康复创始人兼董事长 , 全国第四批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
2018年 , 我创立了现在的康复机构海曼康复 , 目前在无锡有3家门店 。 作为全国第四批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 , 我有不少同窗还在医院做一线的康复治疗师 。 同时 , 作为行业内的创业者与投资者 , 此前我也做过非常深入的调研 , 所以对这个行业再熟悉不过了 。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 , 2022年版《大典》发布后 , 把康复治疗师划归为服务人员又如何?医生也属于服务业啊 , 我觉得一些人对称谓上的敏感 , 是自卑心理作祟 。
我年轻时在华山医院实习 , 见过很厉害的康复治疗师被患者叫做“师傅” , 对方也就一笑而过 , 不多做解释 。 如果你的专业性很强 , 即使被定义为服务人员 , 别人还是会对你很尊重 , 真正强大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称谓的 。
目前中国康复治疗师的培养体系 , 很难达到像美国、日本那样具有很强专业性的水准 。 并且 , 现在国内“康复治疗学”的最高学历只有本科 , 通常大家所听到的“康复治疗师硕士、博士” , 大部分的学历其实是“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康复”等方向 , 所以这部分“高学历”的知识结构与技能储备 , 还是与“康复治疗”有所出入 。
康复治疗师不是医生 , 在美国 , 如果读到博士是可以独立执业的 , 但据我所知 , 目前在中国还不能这样做 。 同时 , 基于培养体系、技能结构、执业许可等实际性的问题 , 国内康复治疗师并不能扛起“处方权”的责任与资格 , 也替代不了“医生进行临床诊断”的能力 。 所以 , 不少“治疗师没有处方权”的哀嚎声 , 本身就是对这个职业产生了认知偏差和医务角色的臆想 。
在实际工作中 , 治疗师可以开展“运动处方”“治疗处方”的制定与调整 , 但目前来看 , 真正具备这种能力的靠谱的治疗师也并不多 。
康复治疗师的独白:我们不是“服务员”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作为民营机构的负责人 , 我在招聘时发现 , 好的康复治疗师实在太难找了 。 全国本科与专科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相关学校 , 大约有500多所 , 但真正能培养出具有生产力的康复治疗师的学校 , 可真没几个 。 直到现在 , 我也就找了不到20位康复治疗师 。 哪怕第一家门店2个月就开始盈利 , 我也没有快速扩张或者做成大型连锁的想法 。
在国内 , 想做康复治疗师虽然有一定的门槛 , 但门槛并不高 , 只要你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 基本上都能去报考相关资质考试 。 现在新版《大典》的细分 , 我觉得非常好 。 如果划归到服务人员 , 那曾经想报考却不能报考的一些普通社会人员 , 也可以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
不可否认 , 2022年版《大典》发布后 , 整个行业或会遭遇一定的误解 , 但从商业角度来说 , 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
在未来消费市场里 , 康复治疗不仅具有良性服务 , 还会基于保险的趋势和金融品产生更大的价值 。 在金融衍生化的情况下 , 它需要速度和载体 , 康复作为整个医疗资源的重新分配 , 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和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