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第一泡闷30秒,第二泡60秒,第三泡90秒,这就是正确的喝茶方式?( 二 )


但在每场审评赛现场 , 还需要有专业的审评工具 , 专业的审评流程 , 专业人审评人员 。
所有都到位 , 才能对参赛的茶叶进行全方位综合的评定 。

比如 , 一字排开的十来个盖碗 , 整齐划一 。
每个盖碗里的投茶量 , 都是相同的 , 是有标准可依的 。
并且 , 都要用沸水冲泡 , 闷泡的时间也要相同 。
只是自己在家里 , 依样画葫芦 , 但没有几款茶对比 , 也没有控制好变量 , 谈审评 , 没有意义 。
再者说 , 专业人士 , 苦心钻研多年 , 有一套专门的训练流程 。
所以 , 即使面对的是闷泡出来的茶 , 也能排除万难 , 找出这款茶的缺点 。
普通人学审评 , 东施效颦 , 除了苦涩 , 还是苦涩 。

《3》
普通人喝茶该怎么冲泡?
很简单 , 快出水就好了 。
由前文可知 , 用闷泡法泡茶 , 找缺点 , 并非人人都能适合 。
得到的结果 , 大概率是被苦得舌头发麻 , 头昏脑胀 , 茶叶越喝越迷糊 。
毕竟 , 闻道有先后 , 术业有专攻 。
专业的事情 , 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
若随便什么人都能审评 , 那些经过多年训练 , 并且学习大量茶叶审评技巧的专业人士 , 岂不是要集体下岗了?

但是 , 不会审评 , 也并不影响我们平时喝茶 。
就像不会做饭的人 , 花钱去下馆子 , 照样能吃到美味佳肴 。
不会服装搭配的人 , 简单的黑、白、灰 , 最不容易出错 。
不会生产制造汽车的人 , 有钱就够了 , 豪车随便开……
不会审评的茶友们 , 还是简单些 , 用快出水的方法 , 去体验一泡茶的美好吧 。
至于闷泡 , 还是别滥用了 。
没点专业本领加身 , 极有可能把一泡好茶 , 误判为是劣质茶 。
毕竟 , 再好的茶叶 , 也抵不住长时间的闷泡 , 从而呈现出苦涩的滋味 。

也有可能把一泡劣质茶 , 当成好茶 , 不停回购 。
原因在于 , 有些内质匮乏的茶叶 , 没有多少营养物质 , 自然苦涩物质的含量也比较低 。
即便闷泡了 , 也不会太刺激 , 堪堪有些茶味罢了 。
若是被新茶友遇到了 , 估计还会以为自己遇到了什么绝世好茶 , 怎么闷都好喝 , 随便泡都轻柔 。
殊不知 , 是品质太差 , 内质聊胜于无 , 才有如此这般平平无奇的表现 。
所以 , 盲目地东施效颦 , 最终只会让自己离懂茶 , 越来越远 。

《4》
最后来说说 , 什么是快出水?
不同的人 , 对“快”的定义有差距 。
有些茶友自认为泡茶已经够迅速了 , 快进快出 , 但还是达不到标准 。
我们定义的快出水 , 是从注水开始 , 到出尽大部分茶汤 , 用时7-8秒左右 。
当然 , 只有极少数人 , 会真的拿计时器放在茶桌上 , 严格计算自己的出汤时间 。

大部分的茶友 , 只是估算 。
如果你问他们 , 出汤时间是多少?
得到的答案里 , 往往会带着“差不多”、“应该”、“大约”等不确定的字眼 。
这也可以理解 , 大家喝茶又不是为了训练 , 谁会掐着秒钟来练习泡茶呢?
正因如此 , 大家都以为自己严格遵守着村姑陈的“快出水”法则 。
但其实 , 出水时间早已超过标准 , 十几秒 , 二十几秒 , 甚至三十秒 。
妥妥的 , 还是闷泡 。
因此 ,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感受好茶的原汁原味 , 还是建议在冲泡上多费心

有空的时候 , 可以坐在茶桌前 , 练习出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