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观面色知健康,解锁中医望诊的三种方法!( 二 )


3)分泌物:清涕为风寒 , 浊涕为风热 , 浊涕而腥臭是鼻渊(风热、胆经蕴热) 。
(3)望耳
1)耳廓分候脏腑:全息学说认为耳廓的某些特定部位与全身各部有一定的联系 , 是耳穴的基础 。
2)色泽:正常耳部色泽微黄而红润 。 全耳色白属寒证 , 色青而黑主痛证 , 耳轮焦黑干枯是肾精亏极、耳背红络耳根发凉是麻疹先兆 。
3)形态:正常人耳肉厚润泽 , 耳肿是邪实 , 耳瘦为正虚 , 耳薄而黑属肾亏 , 耳轮甲错为久病血瘀 , 萎缩为肾气竭绝 。
4)耳内病变脓耳为肝胆湿热崔结日久 。 耳痔 , 耳挺为肝经部火 , 骨经相火
或胃火郁结 。
(4)望口唇
1)望口:口噤为痉病 , 惊风 , 或中风之中胜腑 。 口撮为小儿脐风或成人破伤风 。 口僻为风中经络 。 口张为肺气将绝 。
2)察唇:唇以红而鲜润为正常 。 色深红属实热 , 深红而干焦为热极伤律 , 淡红多虚寒 , 嫩红为阴虚火旺 , 淡白属气血两虚 , 青紫为阳衰血滞;嘴唇皱裂是津伤 , 糜烂是脾胃积热 , 溃烂淡红为虚火 , 唇边生疮疼痛为心脾积热 。
(5)望齿龈
1)望齿:正常人牙齿洁白润泽而坚固 。 齿燥如石是阳明热盛津液大伤 , 燥如枯是骨肾胃阴枯为病重 , 牙齿松动稀疏属肾虚 , 病中咬牙磨齿是肝风内动 。 睡中磨齿为胃热或虫积 。 齿有洞而腐臭为龋齿 。
2)望龈: 正常为淡红润泽 。龈色淡白是血虚 , 做红微肿为虚火 , 淡白不肿为脾虚 ,血水腐臭是牙疳 。
(6) 望咽喉: 红肿而痛属肺胃积热 , 溃烂有黄白腐点是热热毒深极 , 鲜红娇嫩中桶不甚是阴虚火旺 。 乳蛾为肺里执成外成风邪 。 有灰白假膜、揩之不去、重擦出血、随即复生者是白喉 , 为烈性传染性 。
4.望躯体 包括颈项、胸、腹、腰、背及前后二阴的形态等诊察 。
(1)望颈项:颈瘿 , 瘰疠 , 项软 , 项强 , 落枕 。 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 , 多为肝风内动 。
(2)望胸:正常人胸部外形两侧对称 , 呼吸时活动自如 。 后天失调骨骼失养 。 胸似桶状咳喘贏瘦是肺气壅滞 。 肋间饱胀咳则引痛为悬饮证 。 肋部硬块突起连如串珠是佝楼病 , 肾精不足 。 乳痈多因肝失疏泄乳络壅滞而成 。
(3)望腹;腹皮绷急 , 胀大如鼓者为臌胀 , 按之不坚者为气臌 , 卧位则平坦向身侧属水臌 。 病人腹部凹陷如舟者 , 称腹凹 。 婴幼儿脐中有包块突出 , 皮色光亮称脐疝 。
(4)望背部:脊骨后突背部凸起称为充背 。 头项强直 , 背向前弯曲 , 反折如状者为角弓反张 , 见于破伤风或痉病 。 痈、疽、疮、毒 , 生于脊背部位的统称背 , 因火毒凝滞肌腠 。
(5)望腰部 , 股部拘急疼痛为寒湿外慢经气不畅 , 或外伤闪挫血脉凝滞 。 腰肤有水疮 , 如带状族生 , 累累如珠的为继腰火丹 。
(6)望二阴:阴囊肿大不痒不痛光泽透明为水疝 , 疼痛不硬的是颓疝 , 囊内肿物卧则入腹起则下坠为狐疝 。 阴茎菱软缩入小腹是阴缩 , 阴茎硬结破溃流脓者为下疳证 。 妇女阴中突物如梨状称阴挺 , 因中气不足 , 产后劳累 , 升提乏力 。 肛门视诊包括辨别脱肛、痔疮(外痔、内痔、混合痔)、肛瘘、肛裂等 。
5.望四肢及皮肤
(1) 手足拘急屈伸不利者多因寒凝经脉 。 手足抽搐为邪热亢盛 , 肝内风动之痉病 。 手足振摇不定是虚风内动 。 胫肿或跗肿指压留痕为水肿 。
(2)望皮肤:色赤为有火 , 发黄为黄疸或脾虚 。 皮肤虚浮肿胀多属水湿泛滥 ,
干瘪枯燥为津液阴血可损 。
03
望舌
望舌 , 又称舌诊 , 属于局部望诊 , 是中医诊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 。 舌苔、舌体活动度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