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业大县的“抗旱之道”

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8月23日下午3点多 , 湖南省隆回县北山镇观音塘村 , 明晃晃的太阳挂在空中 , 室外热浪翻滚 , 气温高达38摄氏度 。
“这块田前天晚上刚浇过一遍水 , 还没撑3天 , 又干得跟之前一样了 。 ”豆大的汗珠顺着隆昌晓的脸颊滚落 , 钻入脚下的泥土里 。
他眼前的一片稻田里 , 一个个长约5到10厘米的龟裂纹路清晰可见 。
长达一个多月的高温干旱天气导致农田开裂 , 蓄水能力变差 , 同时水分蒸发量大 , 得持续轮流浇灌才能有效抗旱 。 眼下 , 隆昌晓种植的近300亩双季稻 , 中稻已进入收割期 , 晚稻则正面临巨大“烤验” 。
据湖南省水利厅8月22日提供的信息 , 今年7月8日雨季结束以来 , 全省累计降雨量仅70毫米 , 偏少67.5% , 特别是近一个月降雨总量为60年来历史同期最低 。 截至8月22日 , 全省14个市州114个县市区465.5万亩农作物受旱 。
一个农业大县的“抗旱之道”
文章图片
隆回县城东村党群一心不等不靠 , 从溶洞找到水源用于抗旱 。 人民网刘宾摄
蓄水、供水
隆回县地处湘中丘陵山区 , 总人口130万 , 是一个农业大县 。 因位于“衡邵干旱走廊” , 这里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 。
今年7月中旬以来 , 因持续干旱少雨 , 全县14万亩农作物受旱受灾 。 受旱严重的乡镇(街道)主要有北山、高平、山界、滩头、岩口、周旺等 。 8月16日 , 隆回县委、县政府启动全县抗旱IV级应急响应 , 全力以赴开展防旱抗旱工作 。
“根据多年抗旱积累的经验以及气象信息 , 今年县里把水库的蓄水时间提前了半个月 , 从往年的7月底前移到7月中旬 。 ”县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股负责人马韬说 。
隆回县共有1座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44座小(I)型水库、199座小(II)型水库 。 由于提前进行了及时、足量蓄水 , 目前 , 当地这四类不同容量的水库均有可用水量 。
其中 , 木瓜山水库实际蓄水4303万立方 , 可用3649万立方;屺石水库实际蓄水778万立方 , 可用600万立方;容量最大的六都寨水库实际蓄水7554万立方米 , 可用水量为4204万立方米 。
7月28日10点半 , 六都寨水库开闸供水抗旱 , 7月31日10点关闸 , 期间供水量230万立方米 , 为六都寨、荷田、荷香桥、桃花坪、花门等7个乡镇(街道)近6万亩农田“解渴” , 有效缓解了旱情 。
截至8月24日 , 六都寨水库于8月17日启动的第二轮供水还在持续进行中 , 计划8月25日关闸 。 此次供水量将达到700万立方米 。
据了解 , 在隆回县应对本轮旱情的过程中 , 根据气象信息做好预判 , 提前对水库进行足量蓄水这一举措 , 为尽可能减少中晚稻收成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另一个事实是 , 面对今年这场罕见的旱情 , 当地大中型水库的“余量”并不能全部满足所有农田的灌溉需求 。
一个农业大县的“抗旱之道”
文章图片
通过积极寻找水源 , 城东村一片双季稻灌溉有了基本保障 。 人民网刘宾摄
引水、调水
太阳炙烤大地 , 禾苗“喊渴” 。 种粮大户隆昌晓心急如焚 。
“如果稻田旱死 , 水稻就会绝收 。 ”他说 , 地形平坦的观音塘村是北山镇双季稻示范区 。 附近三个村共种植了2000余亩双季稻 。
实际上 , 最初旱情出现时 , 隆昌晓并没有太担心 。 距离观音塘村不远处就有一座小(II)型水库——赵家垅水库 。
不料 , 高温天气持续了一个多月 , 而水库库容有限 , 没支撑多久 , 水库便到了最低水位 。
隆昌晓随即买来柴油抽水机 , 开始从稻田旁的小溪抽水抗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