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做客横琴“红茶会”,揭开肺癌诊疗“科技哨兵”的神秘面纱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钱瑜
图/受访者供
AI技术是肺癌诊疗的福音?生物技术如何与AI跨界结合?8月26日 , 第78期高层次人才交流会暨“周五红茶会”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 。 珠海横琴圣澳云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总监、肿瘤液态活检境外研发机构负责人叶莘受邀分享 , 围绕AI助力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 , 与会嘉宾共同探讨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跨界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
大咖做客横琴“红茶会”,揭开肺癌诊疗“科技哨兵”的神秘面纱
文章图片
活动合影
早诊早干预是提高肺癌总体治愈率的关键
据介绍 ,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 且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 。 在中国每年有接近80万的新增肺癌患者 , 5个死亡患者中就有1个死于肺部肿瘤 , 5年生存率不足20% 。
“如果能做到如果早诊早干预 , 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可达到85%以上 。 如果在I期发现并手术的话 , 10年生存率超过95% 。 ”叶莘认为 , 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总体治愈率的关键 , 因此肺结节的精准诊疗与科学管理尤为重要 。
大咖做客横琴“红茶会”,揭开肺癌诊疗“科技哨兵”的神秘面纱
文章图片
大咖做客横琴“红茶会”,揭开肺癌诊疗“科技哨兵”的神秘面纱
文章图片
活动现场
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了解到 , 肺癌早诊的挑战依旧面临一定的挑战 。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中 , 利用检查出的肺部结节的大小 , 判断良性和恶性之分 , 恶性即为肺癌 。 但早期癌症便已具有很高的转移能力 ,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小于10毫米的结节敏感度低 , 依赖医生读片经验、检查结果假阳性等特点存在错诊、漏诊风险 。
“要完成早期的诊断 , 需要能稳定地在血液中检测出与肺癌相关的循环异常细胞(CAC) , 并联合CT影像的变化进行多维度的分析 。 ”叶莘介绍道 , 对早期的肺癌诊断 , 仅凭单维度的影像检查 , 很难及时和准确的给出科学的诊断定论 。 而由于早期肺癌诊断的意义非常明确和重大 , 这也成为了AI技术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介入肺癌早期诊断的前提和契机 。
AI助力肿瘤诊断
随着近年来AI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 , 在医学影像学领域 , 尤其是在肿瘤影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AI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影像医师和病理医师诊断的速度和准确度 , 降低漏诊误诊率 , 并能避免医师间的差异性 , 降低工作负担 , 在肺癌诊疗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我们公司主研的肿瘤液态活检技术 , 其实也是利用AI技术对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技术进行赋能 。 ”叶莘介绍 , 相较于传统组织活检 , 液体活检的优势在于非介入性、可重复性地获得肿瘤样本 , 其副作用小、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检测速度快 , 在减小了肿瘤异质性对诊断造成的偏差的同时 , 也能及时地反应肿瘤发展的动态变化 。
“公司最核心的技术是能够把人体体液中非常稀有的肿瘤物质 , 如肿瘤细胞或游离核酸等 , 采用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跨界结合的方法 , 将其高纯度分离出来并进行分析诊断 。 ”叶莘表示 , 圣澳云智研发的基于循环异常细胞的CAC-AI分析技术与基于胸部CT影像的CT-AI技术 , 能够共同完成对患者肺结节的细胞学判别和影像判别 。
相较于更对依赖专业检测设备或检测人员的传统检测方式 , AI赋能的早期肿瘤诊断技术实现载体更加灵活 。 叶莘称 , 他们联动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 , 打造可移动的肺癌早筛服务站 , 可以化身“移动健康筛查车”覆盖到医疗资源匮乏地区 。 “针对高危人群开展肺癌的早筛早诊早治 , 可以把优质的诊疗一体化技术带给基层群众 。 ”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