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有没有特效穴?有!若所有病都加这几个穴位,疗效会提高很多

针灸是祖国医学的瑰宝 , 治疗范围特别广泛 。 我们最常熟知的用于中风偏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其他疼痛性疾病 , 但针灸的治疗范围还可以是其他内科疾病、妇科疾病例如胃痛、反酸、阑尾炎、痛经、月经不调等等 。
虽然说针灸的适应范围这么广泛 , 但是每一个疾病的治疗效果都是治一个好一个吗?并不是这样的 。
在临床上 , 很多疾病效果不尽人意 。 有的疾病扎一两次针灸就痊愈了 , 有的疾病扎十天半个月没有一点效果 , 是针灸不行吗?也不是的 , 换个医生效果就出来了;是医生不行吗?也不是的 , 同一个医生治疗同一种疾病也有扎完就见效的 。
这是为什么呢?针灸治疗有没有特效穴呢?有没有适用于所有疾病的穴位呢?
针灸有没有特效穴?有!若所有病都加这几个穴位,疗效会提高很多
文章图片
1.针灸治疗疗效较差原因是什么?
我的病人经常问:“医生 , 我这个病什么时候好?要扎几次针灸啊?”我总会这样和他讲:“我也说不准啊!”
不是说我在甩锅 , 主要是一个疾病的预后情况和以下这三个方面相关:首先 , 是和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 病情重的 , 治疗周期肯定会长一些 , 轻的周期就短一些;其次 , 和患者配合度相关 。 病人配合治疗的 , 预后就好一些 , 治疗周期就短一些 , 不愿意接受治疗 , 且需要家属强迫被动治疗的 , 效果就差一些 , 治疗周期也就长一些;最后 , 和医生的治疗技术和经验相关 。 有经验的医生 , 并且比较用心有能力的医生效果肯定好一些 , 治疗周期也会短一些 , 不用心技术不过关的医生 , 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周期影响肯定大一些 。
三者都是相辅相成的 , 三者相互影响 , 且每个因素都该考虑到 。
针灸有没有特效穴?有!若所有病都加这几个穴位,疗效会提高很多
文章图片
2.很多疾病其实和情绪相关
中医讲 , 情志包括怒、喜、思、悲、忧、恐、惊七种情绪变化 。 作为情志的七情 , 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 这七种情绪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 , 均可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 。
正如《素问·举痛论》中所讲:“怒则气上 , 喜则气缓 , 悲则气消 , 恐则气下 , ……惊则气乱 , ……思则气结”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怒伤肝 , 喜伤心 , 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 。
如果患者接受外界因素刺激 , 诱发情志病变 , 首先扰乱五脏气机 , 导致气机逆乱 , 发生病变 。
如果是内在因素导致情志发生变化 , 以脏、精、气、血、阴、阳亏虚 , 神气失藏 , 或郁邪内扰神气 , 发生病变 。 七情发病有反复性、兼夹性、周期性且与气候相关 , 七情发病极其广泛 , 还可相互转化 。
临床上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和七情相关 , 或者发病后会影响情志 。 比如患者在和家人吵架之后出现打嗝胃胀等症状 , 皆是由七情致病;如患者在出现病痛之后 , 比如坐骨神经痛的患者 , 疼痛不间断、无休止不仅会影响睡眠 , 且多让患者焦躁不安 , 甚至急躁易怒 。
针灸有没有特效穴?有!若所有病都加这几个穴位,疗效会提高很多
文章图片
3.针灸治疗取穴需要从情志着手
由此可以推知 , 不管任何疾病 , 不管是由情志因素导致还是因病导致了情绪障碍 , 都需要从情志来考虑 。
在临床治疗中 , 我常会选用以下几个穴位作为基本穴来作为辅助调节患者情绪 。
基本选穴:风府、百会、至阳、足三里、太冲 。
风府、大椎、至阳属于督脉穴位 , 具有振奋一身阳气之说 , 且风府近脑可调神志 。 百会为“三阳五会”之处 , 且在头部 , 而头部为“诸阳之会” , 皆可调动一身之阳气 , 从而鼓邪外出;取至阳穴也是有取其阳的意思 , 至有“极”的意思 , 至阳即极阳;足三里是胃经合穴 , 胃合脾相表里 , 脾胃可生成一生之气 , 所有后天之气皆来自于脾胃 , 取足三里是顾及后天;太冲为肝经原穴 , 疏肝理气功效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