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石家乡黄龙村:13名党员众筹“包”地 5个月收入已超20万元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客户端陈维灯实习生胡梦
一场久违的秋雨后 , 海拔1200多米的石柱县石家乡黄龙村 , 气温已低于20℃ 。
庙坝组山坡上 , 20余亩梯田日渐金黄 , 收获的季节日益临近 。
梯田一侧 , 已收获一季西瓜的30余亩土地再次被翻耕 , 高山娃娃菜等蔬菜种子已播下 。 待10月稻谷收割时 , 这些蔬菜也将进入采摘季 。
石柱县石家乡黄龙村:13名党员众筹“包”地 5个月收入已超20万元
文章图片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家乡黄龙村 , 村民在已收获一季的土地上种植高山蔬菜 。 通讯员包红明摄
难以想象的是 , 就在今年春节前 , 这里还是一片闲置地和荒坡 , 杂草丛生、荆棘遍地 。
改变 , 源于黄龙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一项创新举措 。
石柱县石家乡黄龙村:13名党员众筹“包”地 5个月收入已超20万元
文章图片
▲今年4月闲置地复耕后的航拍照片 。 通讯员包红明摄
党员众筹让闲置地变产业示范片
黄龙村距石柱县城约55公里 , 山高路远 , 村里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 , 特别是庙坝组 , 在家的劳动力不足 , 部分“鸡窝地”“巴掌田”因产出效益低而被闲置多年 。
为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 , 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 今年春节后 , 在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派驻石家乡黄龙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巨建兵倡议下 , 黄龙村委会将庙坝的闲置地及周边荒坡按照“小并大、短改长、弯改直”的方法 , 建设了50余亩高标准农田 。
然而 , 当地村民却认为复耕的地是“瘦地生土” , 不愿意在此耕种 。
“地已经整出来了 , 不可能又让它荒起哦 。 ”4月的黄龙村天气依旧寒冷 , 巨建兵及村党支部书记田宁发等人围坐在村委会烤火炉旁 , 一时有些犯难 。
“实在不行 , 我认种10亩 。 ”让巨建兵没想到的是 , 自己这一提议遭到了大家一致反对 , “巨书记事情那么多 , 哪有时间亲自下田种地哦 。 ”
不过 , 巨建兵的提议却给了大家启发 。 在随后的讨论中 , 一个由党员众筹资金耕种这50余亩田地的想法 , 逐渐成型 。
“巨书记这个想法 , 我觉得很好 , 主动要求加入 。 ”石家乡组织委员马玉平说 , 最终石家乡政府、黄龙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共有13名党员及预备党员积极响应 , 先后筹集资金9万余元 , 用于流转土地、支付务工村民工资以及购买种子、有机肥等开支 。
“我们的目标是把这50几亩田地打造成‘党员众筹’产业示范片 , 同时发展成为村集体产业 。 ”巨建兵告诉重庆日报采访人员 。
集思广益闲置地产业发展有了方向
筹集了资金 , 可究竟要在这50几亩田地上种什么?
“那20多亩水田就种谷子嘛 , 石家产的大米本来就好吃 。 ”田宁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 可还有30多亩山地 , 种什么呢?
有人提议种辣椒 , 理由是石柱红辣椒颜色鲜红、肉厚、味辣、籽少、油气足,而且是重庆自主选育的辣椒品种,市场反响良好 。
“时间早两个月种辣椒得行 , 现在怕晚了 。 ”老党员崔忠明提出异议 , 他是13名参与众筹的党员中唯一的无职党员 , 却也是13人中最有种植经验的 。
不赞成种辣椒的崔忠明 , 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 “种西瓜!黄龙一直都有种西瓜的传统 , 种出的西瓜皮薄多汁脆甜 。 现在种西瓜 , 摘的时候刚好是热天 , 来石家、黄水避暑的人多 , 也不愁销路 。 ”
崔忠明的提议让大家眼前一亮 , 更何况崔忠明本就是种西瓜的行家里手 , 由他作技术指导再合适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