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东:努力探索脑血管病的棘手难题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毛圆圆实习采访人员李爽/文 , 牛宏超/摄
受访专家:
张东 , 北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第四届人民名医·优秀风范称号获得者
擅长: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出血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老年脑肿瘤的外科治疗 。 目前已经完成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等脑缺血性疾病5000余例 , 显微脑动脉瘤夹闭术3000余例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上午
北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东:努力探索脑血管病的棘手难题
文章图片
牛宏超/摄
年龄太小的烟雾病患者、位置特殊或动脉瘤巨大的患者、功能区或巨大脑血管畸形患者、复杂严重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来找张东教授的脑血管病患者 , 大部分都是非常棘手的病情!
大脑里神经密布 , 组织众多 , 复杂的脑血管开颅手术具有很多不可预知的手术风险 , 对术者的手术经验和心理素质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被患者亲切称为“拆弹专家”的张东教授看诊后 , 总能果敢迅速地给出治疗方案 。
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正是张东教授三十余年来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手术本领的沉淀与诠释 。
烟雾病:
引起的脑卒中危害更大
门诊现场:小柔(化名)到了4岁还说不清楚话 , 身体一侧会不自主抖动 , 行走困难 , 这可急坏了家里人 , 在安徽芜湖辗转多个医院和科室 , 做了脑血管核磁检查 , 才被确诊是一种没听说过的病——“烟雾病”!但因为患儿年龄小、手术风险大 , 当地对此束手无策 。 小柔爸妈慕名到北京医院找到了张东教授 。
张东:随着脑血管的各种无创检查(如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广泛推广后 , 烟雾病的确诊率也逐步增高了 , 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这种相对陌生的病 。 这个孩子很可能出生时就已经患有烟雾病 , 只是4岁的时候才发现 。
烟雾病 , 又称自发性脑底动脉环闭塞症 , 它不是一种疾病 , 而是一类疾病 , 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缓慢进展性狭窄以致闭塞 , 脑底出现代偿性异常血管网为特点的脑血管病 。 因为造成的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时形似“烟雾” , 因此被叫作“烟雾病” 。
烟雾病作为脑卒中的一种形式 , 主要表现为脑缺血、颅内出血这两类症状 , 危害的更多是年轻人、青壮年 , 甚至儿童发病的比例也相对较高!所以 , 烟雾病对于青壮年、儿童的影响 , 要比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卒中要高得多 。
由于病因不明 , 烟雾病目前还没有肯定有效的治疗药物 , 主要是针对缺血及出血症状进行对症处理 , 因此 , 烟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以颅内外血运重建手术为主 。
颅内外血运重建手术可分为直接血运重建术、间接血运重建术以及联合(直接+间接)血运重建术 ,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 。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使用来自颈外动脉系统的血液供应来增加颅内血流 , 从而改善脑血流量和脑血流储备能力 。
北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东:努力探索脑血管病的棘手难题
文章图片
牛宏超/摄
颅内动脉瘤:
定期随访评估破裂风险
门诊现场:从陕西找到张东教授看诊的刘大哥(化名)已经被头痛折磨了好几年 , 之前也没把头痛当回事 , 今年因为头痛次数越来越多 , 疼痛越来越剧烈 , 才到医院做检查 。 此时才知道脑子里有个“瘤子” , 而且已经有4毫米了!其他医院的医生不敢手术 , 推荐他来看张东医生 。
张东:颅内动脉瘤可以说是在大脑中的“不定时炸弹” , 叫“瘤” , 但并不是肿瘤 , 而是血管像吹气球一样 , 在脑组织中越长越大 , 直到“啪”的一下爆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