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贴秋膘”谨防病从口入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初秋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贴秋膘”谨防病从口入
文章图片
近日西安进入夏末初秋季节交替之际 , 气温时高时低、波动较大 , 而此时也正值各种瓜果成熟的季节 , 螃蟹鱼虾等海鲜美味也频频勾起人们的食欲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麻辣小龙虾、大闸蟹、月饼……在这个“贴秋膘”的季节 , 再加上中秋节节日氛围加持 , 不少市民朋友信奉“秋季进补 , 冬季打虎” , 开启了“嗨吃模式” 。 但疾控专家提醒 , 此时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使病原微生物更易繁殖 , 加之个人卫生习惯的缺失 , 使得秋天成为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 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要严把食材采购、烹调关 , 谨防病从口入 。
据悉 , 为预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我省自2013年开始先期准备 , 到2015年系统开展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和事件监测 。 依据近几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结果 , 每年的5-10月份是我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发月份 。 引发事件主要原因首先是致病微生物及毒素 , 其次为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化学污染物 。 这些细菌的共同特点是在肠道感染 , 可通过没洗干净的手、没有生熟分开的砧板等方式污染食物引起发病 。
预防食源性疾病牢记“五要点” 。 专家表示 , 日常生活中预防食源性疾病并不复杂 , 只要牢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 , 保障食品安全 , 就可有效预防 , 这五要点分别是: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
“保持清洁”是指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要用流动水进行清洗 。 烹饪前、烹饪过程中接触到不洁物品要及时洗手 , 烹饪结束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水彻底清洁手部 。
“生熟分开”是指应将生肉、禽、海产品与其他食物分开 , 单独存放;处理生食应用专用的刀具、案板 , 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 , 交叉污染 。
“烧熟煮透”是指尽量少吃凉拌菜 。 肉、禽、蛋和水产品类等食物的微生物污染风险通常较高 , 一定要烧熟煮透 。
“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是指熟食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小时 , 未吃完的食物要及时放入冰箱 。 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或者清洗干净后再食用 。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是指食材要干净 , 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食材 , 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 。 同时坚决不吃野味 , 不食用未经检疫的活禽畜 。
初秋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贴秋膘”谨防病从口入】除了上述五点外 , 还应注意餐具卫生 , 养成用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