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品种长势良好 蔬菜采摘热火朝天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在地品种长势良好 蔬菜采摘热火朝天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加紧装箱
采访人员昨日走访了部分种植养殖大户及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发现 , 各生产保供基地均响应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应急生产调度机制 , 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同时 , 加足马力闭环生产 , 确保保供主体基地货源充足、上市有序 。
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目前我市已建立起蔬菜畜禽生产、社会化服务、农资供给、企业服务、质量安全、产销对接等保障小组 , 分别对402家应急生产保供主体生产经营信息进行统一调度 , 细化落实生产主体上市品种、产量、时间 , 分批次建立主体目录 , 动态更新上市品种和产量 。 目前全市在地蔬菜面积65万亩 , 未来一个月可投产面积43万亩、可收获产量61万吨;全市生猪存栏约290万头 , 本地生猪、母猪存栏在合理调控区间 , 生猪屠宰日均约1.5万头 , 能够有效保障供给 。
有序安排生产
拓宽蔬菜品类
昨日一大早 , 新津区岷江社区韭菜基地内便热闹起来 。 “按照相关部门和市场需求 , 我们每日都排出了生产计划 , 最近恰好是韭菜花盛花期 , 采摘量也不错 , 今日韭菜出货量在2万斤左右 。 ”岷江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志清告诉采访人员 , 作为新津区确定的蔬菜保供基地 , 合作社一方面按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 , 一方面有序安排生产 。
在位于都江堰市的圣寿源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内 , 新鲜的丝瓜、豇豆、小白菜等源源不断地从基地运到各大市场 。 值得注意的是 , 除了热火朝天采摘的农户们 , 这里还有一位由该市农业农村局确定的“点长”——为了确保农产品能“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 , 都江堰市已全面落实农业生产保供主体“白名单”管理制度 , 启动“点长”负责制 , 在20家蔬菜保供主体和15家畜禽保供主体及3家定点屠宰场均派专人驻点协调 , 对口农业生产保供主体生产、采收、运输、疫情防控等相关事宜 。 公司总经理蒯世军告诉采访人员 , 为了确保生产供应 , 圣寿源还同步协调了公司位于甘孜、阿坝等地的蔬菜基地 , 拓宽蔬菜保供品类 , 日均蔬菜保供能力达200吨左右 , 且价格与前段时间基本持平 。
“我们已加强本地蔬菜生产情况监测 , 全面掌握在地蔬菜面积、品种、上市时间等 , 动态完善应急保供生产基地目录库 。 ”据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目前成都全市在地蔬菜面积65万亩 , 长势良好 , 主要品种有茄子、辣椒、番茄、黄瓜、丝瓜、豇豆、小白菜、生菜等 , 未来一个月可投产面积43万亩、可收获产量61万吨 。 这段时间 , 市农业农村局已组建了专班 ,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 组织生产主体及时采收 , 增加应季蔬菜供应量 。
启动闭环模式
生产安全“两不误”
昨日 , 一辆辆拉满生猪的卡车从位于金堂县福兴镇的四川牧原农牧有限公司驶出 , 送往周边各大屠宰场 。 “我们已经启动了紧急预案 , 这段时间每日生猪出栏量大概在320头至350头 。 ”公司销售负责人唐辉辉告诉采访人员 。
一边是排得满满当当的生产计划 , 一边是摞得老高的疫情防控制度、安全生产流程以及全体人员的防疫台账 。 据唐辉辉介绍 , 按照金堂县的统一安排 , 工厂召集全体员工轮岗值守 , 启动了闭环生产模式 , 确保疫情期间生产和安全“两不误” 。 据悉 , 牧原金堂基地共有存栏母猪和育肥猪共计4.5万头 , 9月预出栏生猪3000头左右 。 “我们还建立了应急预案 , 根据供求情况 , 短期内每日还可再增加200头至300头生猪出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