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韵汉风灵秀地 水清村美宜居乡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楚韵汉风灵秀地 水清村美宜居乡
文章图片
保洁员评比 。
楚韵汉风灵秀地 水清村美宜居乡
文章图片
垃圾分类宣传 。
楚韵汉风灵秀地 水清村美宜居乡
文章图片
胡锐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沛县城管局提供
拥有1806平方公里土地的徐州市沛县 , 位于江苏省西北端 , 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 , 历史悠久、水脉纵横、资源富集 。
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 2021年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排名第26位 , 科技创新百强县第57位 , 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 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答题” , 也是“难解题” 。 实行垃圾分类 , 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 , 关系节约使用资源 , 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 近年来 , 沛县以国家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试点”为引领 , 突出问题导向 , 积极探索创新 , 全面推进农村垃圾分类“三分”“三定”“三全”的“三三三”标准化运行体系 , 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简易化分类、长效化管理、实用化建设、生态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经济化运营”为主要特征的“六化模式” 。 同时 ,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 由各镇(街道)通过公开招标、市场化公司运营 , 构建了环卫保洁、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公共设施管护、便民服务“五网协同”垃圾收运体系 , 按照“不同垃圾、不同车辆、不同去向”识别监督原则 , 实行定时运输处置、及时规范处置 , 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逐步提高到100% , 实现全闭环处置 。
如今的沛县乡村 , 河湖水清草茂 , 道路干净整洁 , 建筑整齐有序 。 这个传承千年楚韵汉风的灵秀之地 , 如今进一步成为村美人和的宜居之乡 。
政府引导 , 多方参与
垃圾分类治理 , 重在系统推动 , 难在协作配合 。 为了保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切实有效推进 , “政府积极引导 , 社会广泛参与 , 镇街抓好落实 , 百姓成为主角”的治理格局在沛县逐步构建形成 。
一开始 , 沛县就注意加强领导体制保障 , 县城管局副局长马艳美介绍:“沛县专门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 , 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 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 。 同时 , 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包镇街、县直部门和镇街包村(社区)的包挂联动机制 。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城管局 , 由其抽调精干力量具体负责全县范围内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 每月一次例会 , 是领导小组雷打不动的习惯 。 ”
责任需层层压实 , 沛县下发了《关于调整沛县城乡管理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 重新调整城乡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 , 城管委主任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 相关单位和各镇(场、街道)为成员单位 , 在县城管局设办公室 。 同时 , 根据工作需要 , 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 , 层层压实县监督责任 , 镇、村落实主体责任和市场化公司具体实施责任 , 凝聚合力 , 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改革向纵深开展 。
规划先行 , 谋定而后动 。 《沛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沛县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六化”模式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先后出台 , 工作得以进一步分解 , 具体流程细化 , 实现政策清、思路明、方向准 。 同时 , 组建宣讲培训队伍 , 定期组织培训班 , 按照每个镇半天时间的标准 , 巡回对环卫所督查人员、环卫公司管理人员、分拣员、村民进行培训 , 保证广大干部群众看得清、摸得着、分得对、做得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