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韵汉风灵秀地 水清村美宜居乡( 二 )


农村老年人多 , 加强宣传引导是关键 。 于是 , “幸福家园美丽沛县——垃圾分类在行动”主题活动启动 , 又进一步组织“让垃圾分类、从家庭起步”图片展 , 开展垃圾分类“进农村、入农户、进校园”活动 , 制作《让垃圾分类、从家庭起步》《沛县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各类宣传材料30余万份并免费发放 , 有效提高了村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
实际做得怎么样?究竟达不达标?村民配不配合?沛县各镇(场、街道)开展各具特色的监督 , 部分镇对农户分别设置很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档次 , 设立“点赞墙”“红黑榜”“评比栏” , 对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部分镇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制度 , 结合各自实际 , 对每户分类的垃圾进行称重或记录次数给予相应积分 , 积分可用于兑换日用品和现金 。 安庄村、潘阁村由老党员、老干部义务担任环境卫生督察员、垃圾分类员 , 筑牢垃圾分类的群众基础 。
垃圾分类治理可持续 , 资金保障少不了 。 沛县创新推出“三个1块钱” , 即全县各镇村民按每人每月1元的标准交纳垃圾处理费 , 各镇按每人每月1元的标准进行配套 , 县财政按照村民垃圾处理费收缴率、镇财政配套资金到位率按每人每月1元的标准进行等比例配套 。 通过这种筹资模式 , 每年县、镇两级政府和村民共筹集资金8000万元 , 按照每人每年80元的标准支付市场化公司运行经费 , 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
不仅如此 , 县政府加大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奖补力度 , 对每处设施按照20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 。 同时加大厨余垃圾处置运行奖补力度 , 处置每斤厨余垃圾按照0.03元的标准补贴 , 各镇财政则按照县奖补标准配套资金 , 用于宣传、积分兑换、保洁员补贴等支出 。
“五网协同” , 多点发力
为加快补齐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短板 , 重点推进完善环卫设施设备、稳定保洁员、加快县级处理设施、注重源头分类、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等工作 , 沛县积极构建以环卫保洁网为基础、垃圾分类网为核心、再生资源回收网为保障、公共设施维护网为提升、便民服务网为轴心的农村“五网协同”市场化运行体系 。
同时 , 由镇级政府建设“五网协同”运行中心或垃圾分类中转房 , 将此设施作为开展自然村及行政村环卫保洁、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公共设施维护、便民服务的重要载体 , 由“五网协同”市场化公司运营 , 聘请各类专门人员 , 规范各类专用车辆 , 加强日常运行管理 , 充分发挥五网协同运行中心功能 , 进一步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参与率 , 打通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最后一公里” 。
打开《沛县农村“五网协同”市场化运行体系实施方案》 , 垃圾分类、“五网协同”工作的主要内容、任务、措施、标准和目标清楚明晰 。 县政府还将“五网协同”市场化运行体系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 , 并成立3个专项督查小组 , 采取明查暗访的形式 , 每月对各镇“五网协同”市场化运行体系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现场督查考核 , 根据督查情况和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评分 , 评分结果计入县对镇重点工作目标考核成绩 。
在沛县乡村的每一家农户门前 , 都会看到绿色、黑色两个密闭式垃圾分类桶 , 这就是县、镇两级政府以60%、40%的财政投入为每家每户配备的一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 绿色垃圾桶用来放厨余垃圾 , 黑色垃圾桶放其他垃圾 , 全部采用数字编号的形式精准链接到户 , 全县已累计投资945万元配备31.5万余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