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日记|“天命之年”的坚定驻守

记录人:周珂 , 中国(湖南)第19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员 ,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 , 副主任医师
时间:2022年9月5日
援非日记|“天命之年”的坚定驻守
文章图片
红网时刻新闻采访人员赵悦杉整理报道
看着眼前摇曳的烛光 , 听着队友们美好的祝福 , 我不禁心潮澎湃 。 在异国他乡度过五十岁生日 , 意义非凡 。
带着“身着白衣 , 救死扶伤”的职业信条 , 我毅然报名参加了援津巴布韦医疗队 。 当时正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 , 而第18批中国援津医疗队已经回国 , 津巴布韦诊疗条件差强人意 , 当地华人华侨不断通过我们建立的“健康微信群”传递着对中国医疗队的急切期盼 。
于是 , 我们第19批中国(湖南)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在2022年春节前告别了家人 , 克服重重困难辗转3天来到了津巴布韦 。 来到津巴布韦后 , 华人华侨在健康微信群里的问候和咨询让我们看到了医疗队的价值 。
中国援津医疗队所在的医院是津巴布韦最大的公立医院 , 但低廉的投入、简陋的设备和有限的医务人员还是制约了津巴布韦医疗保障 。 有人说 , 津巴布韦普通民众的医疗现状基本上就是小病靠扛 , 大病靠命 , 这一点可以从津巴布韦人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看出 。 由于缺钱、缺设备、缺药而小病变大病 , 甚至遗憾离世的情况让人唏嘘 。
我们全队涵盖了多个专业 , 大家在各自领域给了津方医务人员很多建议 ,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救治成功率 。 在我队呼吸、心内、肾内科联合会诊建议下 , 成功救治了多器官衰竭的患者;在骨科、泌外科、普外科参与下 , 成功完成了一些高难度手术;在儿科教授帮助下 , 当地儿童的有效诊治率大幅提高;麻醉科提出的麻醉方式提高了麻醉效率;放射科教授的细心阅片和精准报告也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性;而中医针灸中心的开放 , 使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感受到了中医针灸的便捷和神奇疗效 。
我们还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中医药的功效 , 不仅加强了在津华人队中医药的认识 , 还向一些当地患者和卫生部官员积极解释推介价廉效验的中医药 。
援非日记|“天命之年”的坚定驻守】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 ”我想 , 这里讲的“五十而知天命” , 其实并非听天由命 , 而是还需努力作为 , 只是对待结果相对五十岁以前看淡很多了 。 所以 , 我在“天命之年” , 毅然远离故土 , 远离亲人 , 其实也是为了无愧一份医者之心而已 。 天命之年 , 望用我微弱的光芒 , 扫除疾患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