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酶临床参考值高了?医生:立足乙肝现状,适当调低比较稳妥

谷丙酶(ALT) , 是转氨酶的主要组成之一 , 肝病患者身体检查时 , 谷丙酶是必查必看的项目 , 谷丙酶主要在肝细胞里 , 它还有一个兄弟叫谷草酶 , 只不过谷丙酶住在“外屋” , 谷草酶住在“里屋” 。 当肝细胞受损时 , 谷丙酶就会从肝细胞渗漏到血液里 , 导致血清中谷丙酶浓度升高 。 所以 , 谷丙酶是检测肝细胞受损情况的关键指标 。
谷丙酶临床参考值高了?医生:立足乙肝现状,适当调低比较稳妥
文章图片
谷丙酶的正常参考值是0—40U/L , 也就是说高于40 , 意味着谷丙酶异常 , 提示肝脏受损了 , 医生就要分析病情 , 找出原因并给出治疗建议 。 通常谷丙酶连续半个月超过参考值2.5倍 , 妥妥的就是肝炎了 , 但慢乙在40—80之间 , 半年不降到正常范围 , 也是肝炎 , 甚至病情更重一些 。
谷丙酶的参考值是怎么来的?这要从乙肝病毒的发现讲起 。 乙肝病毒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的 , 科学家发现谷丙酶升高与肝炎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 按照惯例 , 就要确定健康人的参考范围了 。 当时乙肝、丙肝还没有被发现 , 对脂肪肝、酒精肝的研究少之又少 , 科学家选取了一群义务献血员作为谷丙酶参考数值确定对象 。 注意 , 当时的献血检测并没有现在那么严格 , 里面可能混有脂肪肝、酒精肝甚至肝炎病毒感染者 。
谷丙酶临床参考值高了?医生:立足乙肝现状,适当调低比较稳妥
文章图片
科学家们假定这批献血员的谷丙酶是正常的 ,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数值是0—40U/L , 一直沿用至今 , 所有与谷丙酶有关的检查项目 , 只要不高于40 , 就是正常的 。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 , 以及对肝炎的筛选观察 , 国外部分医疗机构在2010年前后 , 建议重新定义谷丙酶的数值 , 因为在剔除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和药物肝损伤等因素后 , 得出的结论是:男士参考值在30U/L以内 , 女士在19U/L以内 。
谷丙酶临床参考值高了?医生:立足乙肝现状,适当调低比较稳妥
文章图片
后来研究更进一步 , 科学家客观分析了各人种之间谷丙酶参考值的不同 , 黄种人谷丙酶比白种人稍高一些 , 亚洲是病毒肝炎高发区域 , 建议亚洲人群的谷丙酶参考数值 , 男人35U/L以内 , 女人30U/L 。 这个研究结果 , 在2019年被美国重新定义 。
我国目前的谷丙酶参考值 , 仍为0—40U/L , 但很多临床一线肝病医生发现 , 把参考值调低了 , 更合适一些 , 建议在0—35U/L为好 。 理由是在抑制肝炎病毒 , 排除引起谷丙酶升高的其他因素后 , 正常人群数值均在35以内 , 甚至更低 。
谷丙酶临床参考值高了?医生:立足乙肝现状,适当调低比较稳妥
文章图片
以官方数值40U/L和建议值35U/L比较 , 虽然官方值高了5U/L , 但实际上 , 正常值的上限 , 通常看成是不正常的 。 调低至35U/L , 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思:
1、数值高于35U/L的人群 , 病毒肝炎漏诊的几率较高 , 特别是有的“小三阳”谷丙酶达到40 , 其实已经是异常了 , 病人以为没事 , 不吃药不治疗 , 时间一长 , 肝硬化就来了 。
2、以目前40U/L的正常值衡量 , 有的医生一看到乙肝患者谷丙酶降到40 , 就叮嘱停药 。 实际上不少患者的乙肝病毒仍在检测线以上 , 谷丙酶看似正常 , 实际不正常 , 如果停药了 , 很可能一段时间后病情复发 。
谷丙酶临床参考值高了?医生:立足乙肝现状,适当调低比较稳妥
文章图片
3、虽然建议值和参考值只相差5U/L , 为了降低这5U/L , 仍需要大量努力 , 对医药的研发 , 试验手段的推进有重要意义 。
谷丙酶临床参考值高了?医生:立足乙肝现状,适当调低比较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