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还是病了?这项研究或许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在《我爱我家》中 , 沙发上“二混子”那黯然销魂的身姿 , 塑造了超越经典的“葛优躺”形象 。
二混子懒兮兮的样子让人啼笑皆非 。 不过 , 如今我们再见到类似的人 , 或许有必要排除以下诊断:抑郁症、甲状腺功能减低…以及“慢性疲劳综合征” 。
累了,还是病了?这项研究或许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新图网
所以 , 疲劳也会是一种病?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 , 缩写CFS) , 又称肌痛性脑脊髓炎(MyalgicEncephalomyelitis , 缩写:ME) , 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复杂疾病(ME/CFS) 。 其主要症状包括:原因不明且持续至少6个月的疲劳 , 并会随体力或脑力活动而加重 , 也不能通过休息改善 。 其他症状还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直立不耐受(orthostaticintolerance)、或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等 。 目前医学界认为 , 该病可能是病毒、免疫、神经、精神等多重因素造成 。 至今没有任何单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用于ME/CFS的诊断 , 临床主要通过病史和排除其他疾病 。
今年7月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 , 通过代谢组学分析 , 在血浆中发现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潜在疾病生物标志物 。 该研究发表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MolecularSciences(国际分子科学杂志)的特刊MetabolomicsinHealthandDisease(健康与疾病中的代谢组学)上 。
累了,还是病了?这项研究或许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文章图片
慢性疲劳综合征于2015年被正式命名为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征(ME/CFS) , 并重新定义了诊断标准 。 据估计 , 该疾病影响全球0.4-2.5%的人口 。 其中 , 女性患病率远远高于男性 。
ME/CFS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 , 除疲劳外 , 往往还伴随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肌肉及关节疼痛、认知困难、慢性且严重的无力感和虚脱感等症状 。 ME/CFS不仅会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 还会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
ME/C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 但有明显的机体功能紊乱 。 研究显示 , ME/CFS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炎症和自身免疫症状 , 包括细胞因子、NK细胞功能差异或T细胞反应 。
目前 , 也有大量相关代谢组学研究 , 证明ME/CFS患者存在能量、脂质、氨基酸和氧化还原代谢的紊乱 。 代谢维度和血浆生物标志物还有性别差异 , 女性受影响更加严重 。
为了确定ME/CFS患者及性别亚组、对照组之间的代谢组学特征改变 , 研究者搜集了来自美国5个城市106名ME/CFS患者和91名健康对照者的样本 , 分析了血浆中的888种代谢分析物 。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ME/CFS患者的过氧化物酶体代谢、CDP-胆碱途径和三羧酸循环失调 。
累了,还是病了?这项研究或许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文章图片
研究者通过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发现 , 相比对照组 , ME/CFS组的缩醛磷脂、肉碱、磷脂酰胆碱、鞘磷脂水平显著降低 , 二羧酸水平显著升高 。
以缩醛磷脂为例 , 它可以保护磷脂和脂蛋白颗粒免受氧化应激和相关损伤 , 并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 。 缩醛磷脂的减少也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典型特征 。 同时 , 它还和代谢性疾病及衰老有关 。
为了识别ME/CFS的生物标志物 , 研究者探索了3组预测因子和5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 。 通过使用机器学习模型 , 研究者能够将ME/CFS或ME/CFS亚组与对照组区分开来 , 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可达0.873 。
研究结果表明 , 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代谢改变可能是导致ME/CFS的发病机制:
●缩醛磷脂、不饱和磷脂醚和肉碱水平降低 , 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