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治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

本文转自:长治日报
长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
田畴沃野满目新
长治 , 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探路先行 。
近年来 , 我市先后承担了农村税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社会化服务等13项关键领域的全国改革试点工作 , 部分经验和做法受到国家部委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 一项项敢为人先的改革 , 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 也为全国贡献了弥足珍贵的“长治经验” 。
9月6日 , 长治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成立 。 这是省委部署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来 , 我市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 , 落下的又一“先手棋” 。 至此 , 全市形成了“政府+协会+平台+合作社+农户”的工作架构 ,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新阶段 。
看!长治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
文章图片
重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架构
落一子而满盘活
在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 , 潞城区潞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清 , 面向全市推介云岩山大葱产业园 。
今年 , 潞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依托“熬脑”大葱品牌优势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 , 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 形成了集大葱育苗、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 。 其中 , 核心区域大葱种植面积6000余亩 , 辐射带动有机大葱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 。
“项目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是农村集体经济的致富新密码 。 我们将村与村之间的资源、人才、市场与技术等优势资源有效整合 , 通过‘公司+乡镇联合总社+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 , 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 。 ”王国清说 。
潞城区的发展 , 凝聚着长治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期待——理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体系 , 有效破解村集体缺资金、缺人才等难题 , 凝聚乡村要素合力 , 实现发展动能叠加 。
今年 , 市委出台《全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点任务清单(2022年)》 , 成立了长治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和发展协会 , 12个县区和62个乡镇也成立了平台公司 , 形成系统工作矩阵 , 通过项目融资、股权投资、委托经营等方式 , 推动资源资产化、资金高效化、收益多元化 , 打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合拳 。
这样的机制创新 , 落一子而满盘活 。
政府产业引导——
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 以军令状方式交办县区项目化推进课题 , 以责任状方式压实市直牵头部门工作责任 。 县区成立工作组 , 实行“双组长” , 落实四级联动工作机制 。 编制了《长治市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规划》(2022—2025年)《长治市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 , 做到市县有规划、乡镇有方案、村庄有项目 。
协会抱团聚力——
在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 , 总投资约10亿元的15个农村集体经济项目集体签约 , 内容涵盖中药材、乡村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 , 推动各类资源互联互通 , 撬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
平台拓展市场——
两年前 , 壶关县店上镇固村、林青庄等7个村集体还在单打独斗闯市场 。 去年 , 固村、林青庄等7个村集体和1个移民小区整合产业发展资金390万元组建了壶关县红太阳农旅开发有限公司 。 这是该县首家乡镇级平台公司 。 目前 , 该公司整合集体产业资金740万元 , 招商引资近6000万元 , 流转土地2200亩 , 引进4家企业和1家高校研究所 , 建成两个旱地西红柿标准化园区 , 形成了“党委统领、集体领航、整合要素、集体增收”的发展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