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海南 |《瞭望》:海南“康养之都”雏形初现( 二 )


近年 ,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员刘洋洋为代表的科研人员 , 研究制定建立了沉香、巴戟天等数十种海南地方习用药材的质量标准及炮制规范 , 确立了10余个海南特色药材的品质评价标准体系 。
2022年 , 《海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 , 充分开展南药、海洋药、芳香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
依托黎药、南药产地的“近水楼台” , 企业因势利导打起“中医药+产业”牌 。
“牛耳枫和辣蓼搭档而成的中成药枫蓼肠胃康 , 是黎药的一张名片 。 我们的产品已经占据全国该类药物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 ”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红说 。
以沉香为例 , 利用相关标准体系 , 已有企业开发出养生香、精油、沉香酒等24款产品 , 创造出亿级经济效益 。
目前 , 海南槟榔、牛大力、海巴戟等特色黎药材种植面积均超万亩 , 中药总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 , 年产值在200亿元以上 。
三亚市中医院还入选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 在“十三五”期间为俄罗斯、乌克兰等国4万多人次提供多元化诊疗服务 。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提速 , 越来越多的特色中药材和诊疗技术 , 正借道自贸港的“高速路” , 实现产业蝶变 。
康养产业的沃土
“天时、地利、人和 。 ”一龄医院管理集团(下称一龄集团)董事长李玮这样评价海南发展医疗康养产业的优势 。
在李玮看来 , 自贸港建设、“健康+旅游”加速融合 , 使海南成为发展医疗康养产业的沃土 。
海南全年无冬 , 8个主要森林景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时每立方厘米超过11000个 , 全年空气质量优级天数比例超过99% 。 加上这里丰富的海岸带、森林、医疗热矿泉资源 , 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在康复、保健、治疗、疗养等方面的健康需求 。
“吸引我到海南投资创业的 , 是那些百岁老人 。 ”李玮记得 , 2013年他到海南澄迈县考察投资 , 看到在一处茶园吃早餐的100多位长寿老人 , 亲切向来客打招呼 , 还摸了摸自己的头 , 其中最年长的将近110岁 。
当年 , 一龄集团大健康产业战略就落子海南 。 而今 , 结合海南独特的优质生态资源 , 一龄集团在海南创立全球首家以“生命养护”命名的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 , 提供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养生康复等服务 。
据了解 , 这一辐射全国的康养品牌 , 目前已建立与波士顿科学、GE、罗氏等全球巨头的合作关系 。 “2017年到2019年 , 我们每年接待大量国际游客 , 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等中东欧以及阿拉伯地区游客 。 ”李玮说 。
央媒看海南 |《瞭望》:海南“康养之都”雏形初现】一龄集团既是海南康养产业的先行者、排头兵 , 也是海南康养产业从一张白纸变得色彩斑斓的见证者 。
海南推动59国免签政策落地 , 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 。 特别是自2019年《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发布 , 海南开始踏上高端康养项目开发之路 , 以康复疗养、气候治疗、特殊疗法、健身休闲等为重点的康养服务业拉开帷幕 。
在保亭 , 神玉岛文化旅游度假区作为国内首个“气候康养示范基地”揭牌运行;在琼中 , 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稳步推进;在文昌 , 引入的院士团队正筹划建设“呼吸健康城镇”;在五指山 , 仁帝山列入国家首批森林康养基地……
计划在2025年成为国际化“康养之都”的海南 , 一个个健康产业项目正在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