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平台”晒出“阳光村务”稷下街道数字化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显成效

本文转自:鲁中晨报
农村集体“三资”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 。 近年来 , 临淄区稷下街道聚焦管住资金、盘活资产、用好资源 , 树牢有解思维 , 强化数字赋能 , 探索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交易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 突出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平台化运营、常态化监管 , 切实做到源头把关有效、过程控制有序、专项监督有力 , 走出了一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路径 。
“智慧平台”晒出“阳光村务”稷下街道数字化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显成效
文章图片
为统筹清产核资 , 推动集体家底“一摸清” , 稷下街道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 把村级资产、资源折股量化 , 建立管理档案目录 , 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决定股权设置方案、分配盈余 。 创新实施“三四五工作法” , “三”即摸底阶段、清缴阶段、规范阶段三个节点 , 坚持分类施策 , 全程跟踪审核 , 统一录入数据;“四”即片总支书记、包村干部、法律顾问、“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四级联审 , 对耕地、林地、园地、建设用地等资产资源的价格标准等 , 强化联动把关 , 统一管理存档;“五”即土地、林地、房屋、沿街房、水域五种合同样本 , 完善使用流程 , 统一组织签订 。
“智慧平台”晒出“阳光村务”稷下街道数字化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显成效
文章图片
在推动阳光村务方面 , 稷下街道聚焦资金往来 , 推行村集体日常办公支出统一使用“村务卡”结算 , 收入全部通过扫描“收款一码通”直接入账 , 严格村干部垫支审批 , 垫支资金由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审批并转入村账户后方可支出 。 聚焦产权交易 , 完善制度 , 针对购置或处理固定资产10万元以上、单项投资20万元以上、集体资源交易50亩以上等13个“三资”合同标 , 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 。 聚焦审核备案 , 对各村集体经济合同实施村“两委”换届、村干部离任、村财会人员变动、年度审计 , 由交易中心组织实施、街道纪工委统筹调度、工作专班审核备案 , 审计结果及时公开并纳入年度考核 。
稷下街道还推动数据共享“一网通” , 设立农村产权交易监管站 , 把村级资金审批、支出及运行状况录入监管平台即时监测 , 通过“齐农通”微信公众号实时更新、对外公示、接受监督 , 切实做到全程留痕追溯可查 。 搭建“一个系统架构、多个服务窗口、多品种产权交易”的合同管理信息网 , 33个村家底情况、交易信息、资金数据接入区级监管库 , 实现违规行为自动预警提示、程序锁定控制 。
“智慧平台”晒出“阳光村务”稷下街道数字化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显成效
文章图片
在实现村级“三资”实时监管基础上 , 搭建集体资产交易平台 , 交易项目涉及建设工程、权属转让、资产处置、土地流转、物资采购等重大事项 , 严格履行公开招投标、合同签订、公证备案等程序 , 确保条款齐全、内容完整、手续完备 。 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成立以来 , 已完成交易42笔、3708万元 , 节约资金194万元 , 增收85万元 。
稷下街道通过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交易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 进一步推深了“晒政务、晒村务、晒党务”行动 , 提高了村干部廉洁履职意识 , 盘活了村级资源 , 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满意度“双提升” , 健全了“三资”规章制度体系 , 让合同签订、会计核算、财务收支有章可循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底 , 稷下街道33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400余万元 , 所有村均超过20万元 , 其中100万元以上的20个村 。 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 , 管理运行也更加规范 , 截至今年7月底 , 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新签合同49份 , 其中小规模工程招投标31份2722万元、节约155万元 , 大额物资采购15份896万元、节约51万元 。 目前 , 稷下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管理资产总额达到30亿元 , 年公共资源交易额完成近5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