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精神疾病斗争这43年

最近我遇到一个同学 , 她和我说起自己患精神疾病的儿子 , 心情沉重又无奈 。 她儿子大专毕业后满怀热情地去工作 , 却在单位遭遇了歧视 , 工作不到10天 , 便再不肯去上班 。 5年过去 , 她的儿子快30岁了 , 天天在家上网 , 我同学不敢多说他 , 怕他旧病复发 。 现在我同学和丈夫身患重病 , 为儿子未来的生存问题忧心不已 。
现实生活中 , 精神疾病康复者再就业难的情况并不少见 。 我也是一名精神疾病康复者 , 也曾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遇到过挫折 。
在这里 , 我把自己从精神崩溃到走出阴霾的经历写出来 , 希望能鼓励病友们勇敢进取 , 不要轻易放弃人生 , 珍惜每一次工作机会 , 也呼唤每一个健康人不再抱有歧视和偏见 , 给予患者更多的包容和体谅 。
我与精神疾病斗争这43年
文章图片
那一天 , 我没有退缩
我与精神疾病斗争这43年】1979年 , 在读大三时 , 我发病了 。 住院两个月后 , 我病情稳定 , 出院继续学习 。 在校期间 , 我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 1980年 , 我顺利获得大学文凭 , 被分配到广东省广州市一家化学试剂公司设备科工作 。 公司领导十分信任我 , 对我寄予厚望 , 可我却沉浸在生病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 总想起有人对我说的话:“你不要想成名成家了 , 这辈子只要不再发病 , 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 ”这句话像魔咒一样折磨着我 。
1981年 , 我被“下放”到广州市一家化工厂工作 。 我所在的化验室有9名化验员 , 负责检验环烷酸产品 。 一天我上班后 , 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到岗 , 赶紧找厂长汇报 , 但厂长却对我说:“没有也不会安排其他人顶班 , 你自己搞定!”尽管很生气 , 但工厂是不能停工的 , 我决定自己干 。 当时没有计算器 , 化学检验数据计算全过程都是人工完成 , 工作量大时要特别小心 , 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出现差错 。 加上化学品有很强的腐蚀性 , 我必须做好防护 , 严格规范操作 , 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
那天 , 我一个人完成了所有工作 , 检验结果全部准确无误 。 面对歧视和刁难 , 我没有退缩 。 对正常人来说 , 工作中出现差错也在所难免 , 但对我这样的精神病康复者来说 , 出现差错很可能导致永远失去工作机会 。
我是不幸的 , 也是幸运的
在我看来 , 精神疾病康复者再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 一是来自社会的偏见 。 很多人认为 , 精神疾病患者的脑子“分裂”了 , 不具有正常人的劳动能力 , 或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 。 有些企业担心精神病康复者随时可能发病 , 会成为企业的负担 , 不愿意接纳他们 。 二是来自患者自身的问题 。 有些患者认为 , 得了精神疾病 , 理想和前途全完了 , 严重自卑甚至精神崩溃 , 对工作完全丧失了信心 , 放弃了自己 。 面对药物治疗副反应的煎熬 , 一些患者擅自停药 , 导致旧病复发 , 即使已经就业也可能面临失业 , 再就业就更艰难 。
我想告诉病友们 , 一定要珍惜每一次工作机会 , 发病时积极配合治疗 , 病情稳定后 , 在坚持服药的同时 , 也要像正常人一样追求美好的生活和事业 。
1984年 , 我调到邮政局 , 从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 。 当时局里的这项工作刚刚起步 , 档案建设不规范也不完善 , 在上级部门检查时被评为不合格 , 限时一年整改后复检 。 化学工程专业毕业的我从零开始 , 自学科技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 , 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 , 经常到市图书馆查阅资料 , 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 。 一年后 , 我们局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复检获得较高评价 , 被评为先进单位 。 这项荣誉一直保持了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