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医院研究揭示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预测价值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显著 , 老年痴呆患病人数不断攀升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 , 其精确诊断需进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或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测病理蛋白 , 操作复杂且可普及性不高 。 近年来 , 梅奥老年队列、瑞典BioFinder研究等欧美知名团队先后发现外周血Aβ、p-tau等指标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有重要价值 , 但大部分研究结果基于欧美人群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病学研究所赵倩华副教授和丁玎研究员团队通过对来自上海记忆研究队列(ShanghaiMemoryStudy , SMS)和上海老年研究队列(ShanghaiAgingStudy , SAS)的临床和社区受试者的神经心理测评、认知临床诊断和外周血生物标志物检测 , 发现血标志物的水平随着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化 , 并和各分认知域功能有显著关联 , 其中血浆p-tau181蛋白浓度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最强 。 基于外周血Aβ42和p-tau181水平 , 结合年龄、性别、APOE4基因和教育年限建立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模型在中国人群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9) ,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于2021年在AlzheimersResearch&Therapy(《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与治疗》)和ClinicalChemistry(《临床化学》)杂志发表 。
华山医院研究揭示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预测价值
文章图片
在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 , 为进一步确立轻度认知障碍(MCI)这一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前期向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预测因素 , 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 , 该团队利用以往长期积累的样本库和临床数据库 , 检测了受试者基线时留取的血样 , 分析了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8年间的多次跟踪随访数据 。 研究发现 , 联合外周血Aβ42/40和p-tau181及上述基本人口学资料的预测模型 , 可预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未来8年的认知下降风险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 , “低Aβ42/40和高p-tau181”组合的高风险患者的AD转归风险是对照组的近5倍 。 该研究成果于10月8日以“PlasmaAβ42/Aβ40andp-tau181PredictLong-TermClinicalProgressioninaCohortwithAmnesticMildCognitiveImpairment”(《血浆Aβ42/40及p-tau181预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长期转归的队列研究》)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ClinicalChemistry(《临床化学》)(Q1 , 影响因子:12.167) 。 本研究首次前瞻性地在中国人群中对阿尔茨海默病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作用进行了验证 , 为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特别是Aβ42/Aβ40和p-tau181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更高等级的循证依据 。
华山医院研究揭示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预测价值】(来源:华山医院官方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