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翼上练绣花,大三甲主任开发嗓音手术培训神器

不同科室医生面对的职业危害有所不同
撰文|姚远
来源|“医学界智库”公众号
嗓音又被称为人的第二张脸 , 而要培养一名出色的嗓音医生 , 10年可能都难以培养出来 。 因为在显微镜下做咽喉手术 , 宛如在绣花针上跳舞 。 而近来一项创新医学培训系统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困局:
其不仅让青年医生在1天内就能完成专家十年的手术量 , 还得到了诸如中南湘雅、中国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专家的认可 , 不少院长甚至亲自率队前来 , 为期2天的专项培训班火爆到一座难求 。
蝉翼上练绣花,大三甲主任开发嗓音手术培训神器
文章图片
蝉翼上练绣花,大三甲主任开发嗓音手术培训神器
文章图片
前不久 , 中山一院耳鼻咽喉医院院长雷文斌带着这项创新系统——喉显微外科手术模拟培训系统 , 报名参加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新路“例”程首届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案例征集活动 。
“医学界智库”有幸对话中山一院耳鼻咽喉医院院长雷文斌、邓洁教授 , 对这一创新系统研发、改进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 。
咽喉嗓音科临床医生的培养困境:
十年难成
能把咽喉嗓音微创手术做出色的专家 , 在中国可能不超过10个 。
在复旦排行榜2020年度耳鼻喉科专科综合排行榜上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位列第4 , 即使在这样顶尖的科室 , 雷文斌主任依旧坦言培养这类人才很难 , 他向“医学界智库”解释道:
首先 , 手术位置位于口腔深处 , 入口后还要探入20公分左右 , 空间狭窄 , 需要借助特殊器械暴露后才能操作;
其次 , 手术缝合采用8个0的针型 , 任何手部抖动会被放大数倍甚至十多倍 , 对操作者手部稳定性要求极高;
最后 , 嗓音微创手术很多需要缝合 , 而显微微创手术的缝合难度很大 , 需要大量练习才能娴熟规范 , 然而现实中青年医生真正上手的机会很少 。
尽管随着医学教育和科技的进步 , 模拟训练在外科系统已经盛行 , 甚至动物实验和模拟训练本来就在外科医生的规培课程中 , 但目前国内咽喉嗓音外科尚未有可以用来模拟训练的成熟设备 , 青年医生只能在上级医生看着的情况下 , 才能在患者身上进行实际操作 。 而考虑到患者安全 , 大多数青年医生只执行非核心操作部分 , 只要患者一旦有危险 , 上级医生会立即制止并接手继续完成手术 。
“即使是这样的练手机会也很少 , 大部分还是靠看录像视频学习 , 也正因如此 , 青年医生的成长是比较缓慢的 。 ”邓洁教授这样总结咽喉科医生培养的困境 。
鸟枪换大炮 ,
喉显微手术大牛化身手工达人
雷文斌主任发现 , 随着社会一些新职业比如网红等的诞生 , 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咽喉病变需要求医 , “说(患者占比)十分之一都不过分 , 而手术又十分精细 , 要求很高 。 ”他在临床工作之余 , 对机械设计也十分感兴趣 。
有没有可能自己动手设计一款喉显微外科手术模拟培训系统供年轻医生学习使用?这个想法萌生后 , 连他自己都觉得有点天马行空 , 但尽管如此 , 他还是开始了行动 。
首先是挑选合适的试验材料 。 “一开始我们去找了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合作 , 用大体标本 , 虽然模拟度很高 , 但成本很高 , 且一次只能用一个 。 ”雷文斌又将目光转向了动物 。 狗、羊、猪喉全部试用一遍后 , 他和团队还是最终决定用猪喉 , 首先猪喉够便宜 , 十几块钱就能买到三四个 , 即使做废了一个也不心疼;其次是猪本身也是食物 , 获取比较方便 , 同时也避免一些动物保护伦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