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年轻化明显 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强早筛早诊早治


乳腺癌 , 全球第一大癌症 , 也是威胁我国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癌种 。 业内人士表示 , 我国乳腺癌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 应进一步加强早筛早诊早治 , 加强对乳腺癌内脏危象患者的重视程度 , 促使更多更新药物纳入医保 , 提升患者就医积极性 , 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水平 。

多重因素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提升

近年来 , 全球与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 2020年乳腺癌在全球的发病率第一次超过了肺癌 , 成了全球第一大癌症 。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数据显示 , 仅2020年一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达226.14万例 , 死亡病例高达68.50万例 , 均位居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 。

从中国来看 , 乳腺癌发病率增速较世界平均水平更高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 2020年中国女性新发癌症病例数209万例 , 其中乳腺癌患者近42万例 , 占比达20% 。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数据显示 , 2020 年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超过41.6万 , 发病率为39.1/10万 , 死亡11.7万余例 。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 , 目前来看 , 乳腺癌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女性承受的压力增加、生育和哺乳年龄推迟、生育和哺乳比例下降、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外界激素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 。

事实上 , 社会压力提升对乳腺癌发病有明显影响 。 有数据显示 ,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 乳腺癌发病率达70/10万 ,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此外 , 需要注意的是 , 我国乳腺癌筛查比例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 乳腺癌与其他癌症相比 , 前期症状隐蔽 , 未能按期筛查的人士很多确诊时已是晚期 。

数据显示 , 2010年 , 美国乳腺癌筛查率为80.4% , 宫颈癌筛查率为85.0% , 结直肠癌筛查率为58.6% 。 同时期日本的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率均为24.3%;但同时期中国的18岁及以上妇女的宫颈癌筛查率为20.7% 。 这个数据在2017年 , 中国乳腺癌筛查率40.3% , 2018年至2019年宫颈癌筛查率37% 。

乳腺癌患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目前我国乳腺癌患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乳腺病区主任王树森表示 , 乳腺癌患者年龄范围广 , 从十几岁到90多岁都有可能 。 从我国整体来看 , 我国乳腺癌发病的高峰年龄比国外年轻约10岁左右 。

根据《中国年轻女性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指出 , 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分布在东西方存在明显差异 。 美国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2~64岁 , 低于40岁的乳腺癌患者仅占所有乳腺癌的4.9%;而在中国等东亚国家 , 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约为45~49岁 。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在2007-2020年登记的66201例乳腺癌患者的数据显示 , 低于40岁乳腺癌患者占所有乳腺癌的14.9% , 低于35岁患者达6.5% 。

值得一提的是 ,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登记的低于40岁新诊断乳腺癌患者占所有新诊断患者的比例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 从1999年的11.4%上升至2017年的16.4% 。 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相关数据对此也有印证 , 其医院3937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 , 低于40岁患者由2015年的17.7%增长至2021年的22.3% , 占全部患者的19.9% , 其中35岁患者占9.4% 。

“年轻乳腺癌侵袭性更强、预后可能更差 。 ”王树森指出 , 年轻乳腺癌侵袭性达到组织学分级最高三级的比例较年老患者更高;Ki-67(增殖指数)的增高比例、绝对值也更高 , 表现为年轻乳腺癌确诊发现时的肿块比年老患者更大 , 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比例也更高 , 从而导致临床实践中年轻乳腺癌的分期相对比较晚 。 这意味着年轻乳腺癌患者三期的占比高于非年轻乳腺癌 , 并进一步导致预后效果可能更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