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中医传统美容秘法介绍(上)

美容|中医传统美容秘法介绍(上)

首发于微信号:宜善互联网医院 健医园
微信ID:jianyiyuan001
中医美容内容丰富 , 方法多样 , 主要是通过内调外用而达到美容的目的 。 下面开始介绍:
( 一)中药美容
中药是中医养生保健、祛邪治病的主要手段 。 中药美容是根据中医临床理论 , 运用中药配伍原则 , 将中药配制成内服、外用的美容制剂 , 来驻颜抗衰、治疗损美性疾病的美容方法 。 其优势主要在于毒副作用小 , 美容功效大 。 其途径主要是通过内调外用以达到美容的目的:内调即是根据辨证论治 , 整体调节 ,以内养外 , 从而达到整体治疗效果 , 体现了治本的思想;外用则是针对不同症状施以不同剂型的保健治疗手段 , 从而达到局部治疗的效果 , 体现了治标的思想 。 内调外用 , 标本兼治 。 其类型可分为两类:养护保健类中药 , 其功用多为抗皱除纹、滋养肤发、增白美颜、护肤防裂、明目健齿等;治疗类中药 , 其功用多为止脱乌发、除瘢去痘、疗疡蚀疣等 。
常见中药如当归、川芎、三七、桃仁 , 养血活血 , 可使面部皮肤重现红润色泽 , 有很好的祛斑作用 , 提高血液循环 , 可消散黑眼圈 。 黄芪、人参、山药、灵芝健脾益气 , 可增强细胞活力 , 增进肌肤毛发营养供给 , 加强头发的抗脱强度 , 淡化色素沉积 , 驻颜去皱 , 有较好的美颜生发效果 。 珍珠含有多种氨基酸 , 对皮肤有很好的营养、滋润作用 , 长期使用可大大减轻色素沉着 , 淡化黄褐斑 。 何首乌、地黄、枸杞子、桑椹、麦冬、百合 , 具有补益精血、黑发、延缓皮肤早衰的功效 , 能悦泽润肤 。

(二)药膳美容
古云药食同源 , 很多中药都是食物 。 古代医家即利用中药的不同功效 , 制成具有不同功效的食品 , 通过日常有针对性的饮食调理 , 达到抗衰防皱、驻颜悦色和辅助治疗损美性疾病的美容目的 。 药膳既可治病 , 又可强身和防病 。
据文献可知 , 我国药膳起源非常早 , 传说仪狄作酒献给夏禹品尝以健体 。 《伊尹汤液》则是商汤厨师伊尹制作的药膳 。 《周礼·天官》所载“食医”即是负责君王合理膳食的官员 , “疾医”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疡医”则“以酸养骨 , 以辛养筋 , 以咸养脉 , 以苦养气 , 以甘养肉 , 以滑养窍” , 说明药膳在西周已形成气候 , 并有专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 。 到《黄帝内经》则明确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 。 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用食物五十种左右 。 《伤寒论》载有食疗药膳方 , 《金匮要略》有食禁专篇 。 据《汉书·艺文志》载 , 这时的药膳专著很多 , 有《神农黄帝食禁》《黄帝杂饮食忌》《食方》《食经》《太官食经》《太官食法》等 , 这些著作虽已亡佚 , 但表明药膳这时已经成为养护保健的重要途径 。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北魏崔洁《食经》、梁代刘休《食方》等著作推动了药膳理论的发展 。 至唐代孙思邈 , 食疗已开始成为专门学科 , 其《千金要方》有“食治”专篇 , 收载药用食物一百六十四种 。 孟诜的《食疗本草》则是直接以食疗命名的药物学专著 。 王焘的《外台秘要》也载有大量食疗药膳方剂 。 宋代官修的《太平圣惠方》设“食治门” , 收录药膳方剂一百六十首 。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成为中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 , 收载食物二百零三种 , 成为中医食疗药膳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明代药膳著作三十多种 , 如李时珍《本草纲目》、徐春甫《古今医统》、卢和《食物本草》等等 , 均成为传统药膳的珍贵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