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硬核”救治 撑起“生命之舟”

厦门日报讯(采访人员刘蓉通讯员江昌铭)一名20岁出头的小伙子不慎从20米高楼坠落 , 摔成重伤 , 命悬一线 。 厦门市中医院“一键启动”全院协作 , 多学科无缝协作 , 展开生死营救 , 成功挽回他的生命 。 经过一个半月的救治 , 患者目前即将出院 。 劫后重生 , 他和家人连连向医护人员道谢 。
多学科“硬核”救治 撑起“生命之舟”
文章图片
医疗团队密切配合 , 用精湛技术完成这场难度极高的抢救手术 。 (厦门市中医院供图)
接诊
多学科专家火速集结20分钟完成会诊诊断
厦门市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陈敏回忆 , 8月20日早晨8点 , 突然接到即将接诊一名高处坠楼患者的通知 。 急诊科孙斐予主任立即上报医院急危重症救治领导小组 , 同时会同急诊科曾明亮副主任、杨青杰副主任医师携带急救箱赶赴现场 , 准备好与市医疗急救中心对接;另一队人马在急诊抢救室组织医护人员按照急诊抢救标准 , 备好设备和药品 。
患者被用最快速度转运至急诊抢救室 。 途中 , 杨青杰副主任医师和陈敏护士长同步对他进行检查 。 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尹震宇和院长裴晓华亲自指挥 , 立即启动急危重症救治应急流程 , 一场多学科紧急抢救就此展开 。
一切绿色通道全部打开 , 开通静脉通路 , 补液维持生命体征 , 大量备血 , 床旁彩超查看内脏受损情况 , 紧急CT进行全身扫描 , 手术室同步做好手术准备……院内神经外科、骨科、肝胆胰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肾病科、ICU、放射科等专家到场开展MDT(多学科)会诊 , 尹震宇、裴晓华共同在现场主持 。 从患者入院到CT结果出来进行会诊 , 只用了短短20分钟 。
会诊中明确了诊断:患者全身包括颅脑、胸椎、骨盆、肋骨等多发骨折 , 多处脏器严重受损……面对如此凶险的情况 , 医疗团队沉着应对 , 争分夺秒 , 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插管支持呼吸、输血输液……
手术
医疗团队精准配合及时破解术中难题
手术室早已备好 。 此时患者病情危重 , 创伤性休克及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 危急时刻 , 尹震宇率领团队上台 , 联合泌尿外科、普外科等临床科室专家 , 紧急开展剖腹探查手术 , 手术室主任朱旭及重症医学科(ICU)主任曾萍现场配合抢救 , 输血科主任陈萍保障供血通畅 。
过床、固定、中心静脉穿刺、麻醉一气呵成 。 术中探查发现脾破裂 , 肾包膜下出血 。 尹震宇和团队迅速精准地找到了出血点 , 器械止血、修补……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 , 所有步骤精准快速 。
这时 , 医疗团队需要处理破裂的脾脏 , 一般最常规简单的止血就是脾切除 。 考虑到患者还很年轻 , 同时有复合伤 , 脾切除可能会影响到免疫功能及血小板等改变 , 尹震宇果断选择了困难的保脾手术 。 手术要求高 , 对术后的护理及治疗增加了难度 , 但所有的难题都在团队娴熟沉稳的配合操作中得到破解 。
治疗
全身换了两遍血多次进行修复手术
急诊手术成功 , 最为惊险的第一关安然过去 。 术后转入ICU , 患者又出现严重的休克、创伤性凝血病、酸中毒、低体温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 收入ICU病房后 , 医疗团队对他进行严密监护 , 紧急治疗 。 其中 , 给他全身输入超过8400ml的全血(等于全身换了两遍血) , 打通供血“绿色通道” , 同时密切监测胸腹腔引流管引流量 , 迟发性心、肺、肝、肾等多脏器的损伤 , 全力支持器官功能 , 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
由于患者的腹膜后血肿继续扩大 , 同时合并颅脑外伤、胸部外伤、脊柱外伤、下肢肌力下降等问题 , 尹震宇在两天时间里多次组织全院大会诊 , 制定完善的诊疗计划 。 经过严密观察 , 积极治疗 , 患者的神志逐渐清楚 , 休克也得到纠正 , 三天后撤除呼吸机 , 拔除气管插管 , 顺利转至骨科准备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