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国研制出的“宝塔糖”,很多80、90后吃过,为何突然消失?

引言
学过哲学的人肯定都知道 , 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 那就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 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 也是不争的事实 , 新事物基于旧事物之上而产生 , 旧事物则不可避免地开始过时乃至腐朽最后被人遗忘 , 最后 , 新事物必然会产生 , 旧事物必然会灭亡 。 可能会有读者觉得这段话晦涩难懂 , 文绉绉 , 那就把这段话化入一个真实案例里吧 。 相信年纪稍大的人 , 在小时候都吃过一种叫做“宝塔糖”的东西 , 这是我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非常流行的“糖果” , 之所以打双引号 , 是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糖果 , 而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 。
当年我国研制出的“宝塔糖”,很多80、90后吃过,为何突然消失?
文章图片
01
现如今基本上没有孩子吃过“宝塔糖”了 , 因为它早已在岁月的长河中被人遗忘——那么 , 为什么曾经风靡全国的宝塔糖 , 为什么突然就消失了?这其实是中国制药史上的一大悲剧 。
上述已经提到 , 宝塔糖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 , 熟悉历史的人大多知道 , 那个时候 ,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 连满足温饱都是问题 , 遑论其他?长期下去 , 许多人都面黄肌瘦 , 营养不良 , 再加上环境卫生也不好 , 许多人都患上了同样的一种病:蛔虫病 。
当年我国研制出的“宝塔糖”,很多80、90后吃过,为何突然消失?
文章图片
蛔虫病是什么?这是一种寄生虫病 , 现在可能很少有人患上寄生虫病 ,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 , 患这种病的人多如牛毛 , 几乎每个人都深受其害 。 蛔虫病的厉害之处在于蛔虫可以在人体内部生存 , 它寄生于肠道当中 , 想想看 , 体内有无数只虫子在里面 , 分食营养 , 不但让你没有食欲还让你面黄肌瘦 , 更让你产生腹痛 , 甚至再严重一些 , 还会在你脸上显出虫斑 , 可谓是无比吓人 。
“寄生虫病”之所以在现在很少有人得 , 是因为凭现在的医疗手段 , 治疗这种病轻而易举 。 但是 , 在当初的年代里 , 得了这种病是非常棘手的 , 不论是卫生条件、医疗设施还是医疗人员都相对落后 , 缺乏各方面相应资源 , 治疗进度便滞后了许多 。
再加上 , 蛔虫病患者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年龄很小的小孩子 , 如果说小孩是祖国的花朵 , 那么蛔虫病就是蛀虫 , 在啃食这些祖国的花朵们 。 因此 , 研究有效治疗蛔虫的药物刻不容缓 。
当年我国研制出的“宝塔糖”,很多80、90后吃过,为何突然消失?
文章图片
02
最后 , 研究出来的治疗药物就是宝塔糖 。 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蛔蒿” , 这种植物有着很强的驱虫效果 , 于是 , 医疗人员便从其中提取出了药效 , 考虑到患者大多都是小孩 , 良药苦口的道理他们还尚不得知 , 于是 , 便将糖果和蛔蒿合二为一 , 这便是宝塔糖的由来 。
众所周知 , 当时与我国交好的国家有苏联 , 苏联看见我国被蛔虫病肆虐的现状伸出了宝贵的援助之手 , 宝塔糖的原料蛔蒿便是他们带到我国进行种植的 。 而蛔蒿这种植物在我国基本找寻不到踪迹 , 很大一部分依靠从苏联进口 , 价格自然也始终降不下来 , 除了家里有钱的人家 , 贫穷老百姓还是消费不起宝塔糖 。
当年我国研制出的“宝塔糖”,很多80、90后吃过,为何突然消失?
文章图片
于是 , 后面我国开始尝试在本土种植蛔蒿 , 结果很成功 。 在成功种植蛔蒿之后 , 宝塔糖便从“奢侈品”的定位摇身一变 , 成为了人人都能用得起的药物 , 因为味道不输其他糖果 , 还很便宜 , 并且有驱虫效果 , 也就成为了大人们乐意瞧见的小孩零食 。
再到后面 , 资本家们看见种植蛔蒿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 便纷纷下场种植蛔蒿 , 然而 , 市场经济是有着自己内在规律的 , 供大于求 , 就会出现不断贬值以求一占市场份额的结果 。 而资本家发现自己无法从中获取开始设想的利益 , 也就不再种植蛔蒿生产宝塔糖 , 就这样 , 蛔蒿烂在地里无人问津 。 没有了蛔蒿种子也就无法再次种植蛔蒿了 , 宝塔糖自然也无法生产 , 再加上当时更新型的驱虫药成功上市 , 于是“宝塔糖”逐渐销声匿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