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赛|为什么中国的就医体验很糟糕?我们和一位医院建筑师聊了聊( 三 )


这段工作经历宝贵、温暖,却也夹杂着一些迷茫和无力 。有件事情成为我转行的导火索 。
2006年,在一个项目投标前期看场地时,这个项目的业主、河北某医院的书记提了个很奇葩的要求,他希望我们把医院设计成元宝形的,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
投标述标前候场时,几家前来投标的设计团队聚在一起聊天,一家设计团队负责人大义凛然地表示反对这种设计导向:“建筑师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然而,最后中标的却正是这家团队,是他们设计了活灵活现的元宝形医院 。先不说这个造型的审美问题,不知道为了将整个门急诊综合楼塞进元宝造型中,面积是否有浪费?功能是否不便?我很想去暗访一下这个作品 。
郝晓赛|为什么中国的就医体验很糟糕?我们和一位医院建筑师聊了聊
文章图片

这件事后,我思考了很多:无论设计医院建筑的建筑师再怎么追求个人理论修养的提升、设计方法和手法及技术的精进,如果业主不能理解、因此也不接受专业水平高的设计作品,也就是说,没有人买单的话,建筑师做再多努力都是徒劳无益 。
我想,做好一个个的医院建筑设计是不够的,如果我能成为一个科普好的医疗建筑设计观念的人,一定会影响更多的人,会有更多的业主理解医院建筑设计、为好的设计买单,从而能影响更多的医院建设 。
梁思成先生在 1932 年曾说,“非得社会对于建筑和建筑师有了认识,建筑不会得到最高的发达 。所以你们负有宣传的使命,对于社会有指导的义务 。”这段话,对当今中国社会依然有现实意义 。
于是,在设计院工作多年后,我重返校园,到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单纯的技术服务者转变为理论的研究者和传播者 。之前在实践中积累的很多困惑,也慢慢找到了答案 。我对医院建筑的理解与关注也从原来专业而深入的器物层面迈向广阔的人文领域:借助医学社会学的理论视野研究中国的医院建筑 。
博士毕业后,我到北京建筑大学任教,但仍活跃在医疗建筑领域 。在做一些面向青年医疗建筑师的培训时,我也会教他们写作与演讲,希望他们能将优秀的建筑理念传播出去 。
Q
医学界:您认为未来的医院建筑应该注重发展哪些方面?
郝晓赛:一是面向我国的老龄化社会结构,注重医院建筑的适老化设计;二是面向我国“三分式”医院长期存在的事实,注重医院建筑的寻路设计 。
郝晓赛|为什么中国的就医体验很糟糕?我们和一位医院建筑师聊了聊
文章图片

地下车库经过设计后,人们容易找到连接地面医疗功能用房的通路
例如当今人们驾车出行更为普遍,患者和家属在地下车库停好车后如何借助空间环境信息,顺利找到通往医疗功能用房的入口或医疗街等,都需要做好设计 。
参考资料:
1.郝晓赛. 再造医院:医学社会影响下的中国医院建筑 [M]. 北京: 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08
2.郝晓赛. 从社会角度考量医疗建筑[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9, v.20(11):9-9.
3.让我站在这儿向大家讲什么是好的医疗建筑,我其实是很忐忑的 | 郝晓赛 一席第759位讲者
4.郝晓赛 | 再造医院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郝晓赛|为什么中国的就医体验很糟糕?我们和一位医院建筑师聊了聊】制版:舒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