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郁结|上宣肺气,下温肾寒,通理上下诸气,解七情郁结,行气定痛、温肾

俗话养生“心要静、气要顺”,这是一种理想的养生状态,但是生活中琐事纷纷、工作中需要我们奋力争取,所以很难做到“心静、气顺”,原因在于“操劳”二字。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去远离闹事的风景区游玩的原因,因为远离闹区而心旷神怡的感觉十分优美。虽然我们为了家庭、为了事业打拼,也在所难免会因外界因素而产生亚健康,然而在中医文化中早就应对之策。
这就是中医文化的“整体观念”,把人看做一个整体、把人与自然环境看做一个整体、把人与社会环境看做一个整体,这样的高度看待问题则更有利于合理的养生。
七情郁结|上宣肺气,下温肾寒,通理上下诸气,解七情郁结,行气定痛、温肾
文章插图
话题还是回到“心静、气顺”四个字,心态需要自己努力调整,而顺气之法在中医文化自古有之,比如有一种可养生的植物,其叶似鱼,能理顺元气,上则宣发肺气,下则温肾散寒,通理上下诸气,解七情之郁结,可用“行气定痛、温肾散寒”这八个字来形容它。
这种养生之物就是乌药,是植物乌药的根块,多见于南部地区,因为它的树根表面是棕色或者黑棕色,古人称之为乌色,又加之能入药,所以得名乌药。
《本草纲目》中进一步说明“其叶状似鳑魮鲫鱼,故俗称鳑魮树”,此外它还有台乌、香叶子树、白叶柴、青竹香、盐鱼子柴等其它别名。
七情郁结|上宣肺气,下温肾寒,通理上下诸气,解七情郁结,行气定痛、温肾
文章插图
乌药用于养生历史比较悠久,最早对其详细记载的书籍是唐代的《本草拾遗》,指出“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膀胱肾间冷气攻冲”;《日华子本草》提出“主一切气,除一切冷”的言论。
在《本草纲目》中引用学者王好古的言论,提到乌药“理元气”,并且提出“解七情郁结”;《本草通玄》中认为乌药“理七情郁结、气血凝聚”。
在《化义》一书中总结“乌药气雄而温,故使气宣通,疏散滞。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则客寒冷痛自除;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满,顿然可减;舒经气,中风四肢不遂,渐次能通,皆借其气雄之功也”。
七情郁结|上宣肺气,下温肾寒,通理上下诸气,解七情郁结,行气定痛、温肾
文章插图
现代虽然对乌药的认知可以总结为“行气定痛,温肾散寒”八个字,但是这个说法比较笼统,很难据此用以实际养生,所以根据乌药的实际养生应用,可以按照四个方面进行叙说。
一、用乌药养生可以顺气。
乌药的特点是“辛开温通”,上走脾肺,能宣发畅通气机,顺气散寒定痛,善于纠正因为寒郁、滞气的胸腹中胀且痛。
比如因为情志不遂的七情郁结,从而胸腹中感觉胀、闷、塞且痛,养生可用乌药与香附、沉香、砂仁、橘红同用;如果气滞伴有寒气,则表现为心腹中痛如刺,养生可用乌药与砂仁、香附、苏叶、甘草。
七情郁结|上宣肺气,下温肾寒,通理上下诸气,解七情郁结,行气定痛、温肾】如果情致的不遂而出现肚子感觉胀、胸肋的部位感觉闷、呃逆连连、不爱吃饭且肚子里咕咕叫、放出臭味的“气体”比较频繁,养生可用乌药与沉香、槟榔、枳实、木香。
如果是七情郁结而肝脾不和,从而大便难下,而且欲便不得,嗳气频频、腹中胀且痛,吃的少,养生可用乌药与沉香、木香、槟榔、大黄、枳实。
如果是气不顺时间长了而气血凝滞,脉络阻塞,血瘀日益加剧从而腹中感觉有积聚成块的东西,而且块比较硬,还有痛的地方固定不移,其它的特点是日渐消瘦、不爱吃饭、没有力气、时有寒热,女子则经期不来,这类人养生可用乌药与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红花、延胡索、香附、枳壳,共同达到理气活血、通经的养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