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牵手视障孩子 他是“好妈妈”也是“狠老师”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5日电(采访人员戴锦镕杨思琪)“黄色是什么样的?”
“来吃一口锅包肉 , 这种外酥里嫩、满嘴爆汁的幸福感就是黄色 。 ”
这种充满创意的奇妙场景 , 经常出现在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视障学生的课堂里 。 在23年的教学生涯里 , 文媛用她独特的教法和爱心 , 帮助不少视力障碍的孩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 被亲切地称为“文妈” 。
新华全媒+|牵手视障孩子 他是“好妈妈”也是“狠老师”
文章图片
文媛带孩子触摸 。 (受访者供图)
“我和学生们的第一印象是靠‘摸’的 。 ”文媛介绍 , 除听觉外 , 视障学生的第一感知能力是触觉 。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熟悉并信任自己 , 文媛曾组织一堂名为“请你摸摸我”的班会 。 摸头的时候 , 她就蹲下来 , 摸到身体的时候再站起来 , 14遍下来已经满头大汗 。 最后一个孩子说了一句“老师 , 你把水洒在脸上了吗?”全班哄堂大笑 。 那一刻 , 文媛觉得孩子们卸下了防备 , 付出是值得的 。
新华全媒+|牵手视障孩子 他是“好妈妈”也是“狠老师”
文章图片
文媛在上课 。 (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感知外界 , 文媛想尽办法让一切变得可触可感 。 她的学生王立佳说 , 当课文中出现树叶、花朵等自己没见过的东西 , “文妈”会把实物拿来让大家触摸 , 还会用绳子摆成汉字 。
相比普通老师 , 特教老师需要更多爱心和耐心 。 许多孩子生活无法自理 , 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 , 包括穿衣、如厕 。 有时候孩子们的衣服、鞋子破了 , 老师就主动缝好了 。 对于一些敏感脆弱的学生 , 文媛经常和他们谈心 , 进行心理辅导 。
新华全媒+|牵手视障孩子 他是“好妈妈”也是“狠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 尽快适应社会 , “文妈”有时不得不“狠下心来” 。 让孩子们自己捡东西、训练他们听声辨识能力 , 大胆放手 , 帮助他们加速成长 。 “每个孩子都有感受世界美好的权利 , 最好的教育是让他们学会独立 , 拥有健全的人格 。 ”文媛常说 , 把他们当成普通人 , 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 。
新华全媒+|牵手视障孩子 他是“好妈妈”也是“狠老师”
文章图片
文媛帮学生吃饭 。 (受访者供图)
回想起当年上学的事 , 已经毕业8年的于涵眼眶有些湿润 。 “一次聊天时 , 文老师得知我正在为房子的首付款发愁 , 她就主动借给我两万元 。 ”如今 , 于涵和爱人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 , 路过学校时会去看看老师 。 当“文妈”身体不舒服时 , 她主动提出按摩调理 , 以此报答老师 。
文媛说 , 自己能做的就是用满满的善意 , 为孩子们点亮一盏灯 , 帮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